林得荃在太陽能板下種的芋頭,碩大飽滿。圖/蔣繼平
【本報屏東訊】三十四歲的潮州農民林得荃和光電業者星凱公司合作,挑選萬巒一塊面積約兩公頃共建置六千片太陽能板的農地下方,今年初開始種植共六萬株的荔埔芋,歷經總共十個月的辛苦耕耘,第一期的作物終於可以收成,本周開始進行採收。
林得荃表示,這一批芋頭在太陽能板底下種植,利用「穿插」的方式透光,遮蔭和日照比率為二比一,一般芋頭的產期約七至八個月,他自己則花到十個月才來採收。
「第一次實驗種植,成果相當不錯!」林得荃說,其實作物不太需要「強」日照,沒有直接曝晒下的環境讓芋頭長得很好,葉子不會被晒壞,大致上很好照顧,而且生長期較長也有紮實、大顆、香氣足的好處。
林得荃分享,這次的實驗不僅可以達到政府推廣綠能時希望「符合農地農用」的精神外,可以在遮蔭下進行工作,讓農民及農場工人工作起來舒服許多,不會被太陽晒到打退堂鼓。他說,「也許是吸引更多年輕人務農的優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