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掌門人有沒有注意到入場及消費量型的變化?圖╱張心宇(晶園副總經理)
文╱張心宇(晶園副總經理)
逛旅展,試著水溫看著景氣。在現場小繞,托腮的業者,散步的長者,握刀的批發商,寒暄的老友。國際旅展,國際性在那裡?買兩千元機票去澳門玩比較方便?觀光部門掌門人有沒有注意到入場及消費量型的變化?
這世道,那需有心人士強調台灣有沒有被邊緣化?台灣人過的日子美不美麗?台灣有沒有處處好山好水?因為說破了嘴也補不了國民所得低谷的生不逢時,那來的時間心力財力計畫全家趴趴go?
買餐卷成了小確幸,因為民以食為天,於是消費者設定了購買型態的同時,目標明確閃刷離場,除了隨性遊的思維少了,更因為滿坑滿谷嗷嗷待哺的旅店、商旅、民宿、酒店,全年都有優惠。
窮在市區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重覆性高的產品不會因為參展就家運大起,識別度明確的特色飯店也不會自跌身價圖熱鬧。於是,真的在自家網站灑灑花也就夠了,實在不太需要勞民傷財來戶外教學(旅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