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傳真 英國文壇與不確定的年代

蔡明燁(英國/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祕書長) |2017.11.03
1622觀看次
字級

蔡明燁(英國/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祕書長)

每年十月是英國文壇最重要的時節,不僅諾貝爾文學獎和布克獎在十月揭曉,出版社也多選在此時打出王牌,搶攻耶誕書市。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落在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身上,代表作《長日將盡》和《別讓我走》,都已被改編成電影,最新小說為二○一五年的《被埋葬的巨人》,延續作者貫常手法,探索幻想與現實的界線,以及記憶/遺忘與現代史的關聯。

若由日本作家的體系出發,那麼石黑是繼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之後,第三位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得主;但若從英國文學觀之,則他是第十二位摘下大獎桂冠的英國作家。

石黑的作品揉合英、日文化,獨樹一幟,瑞典皇家學院讚揚他「為人性喜劇的弔詭帶來平靜的享受」。大江健三郎也說,日本出版界總喜將石黑介紹為一個安靜、和平、非常日本化的作家,但他認為與其說石黑安靜,不如說他有堅韌的智慧,風格上始終涉及雙重結構,其文字的力量並非很「日本」,而是很「英國」。

石黑一雄坦承,「安靜」只是一種技巧,或許他的作品在表面上很安靜—沒有很多人被殺害,諸如此類—但它們絕非安靜的作品,而總是處理著最令他困擾的問題。他認為世界正處於非常不確定的時刻,倘若諾貝爾獎能夠帶來正能量,為營造積極氛圍做出些許貢獻,將是他莫大的榮幸。

隨後公布的布克小說獎,由美國作家喬治.桑德斯《林肯在中陰》(暫譯)拔得頭籌。本書充滿實驗性,以美國前總統林肯與他早夭兒子威利為主角,描述威利的靈魂如何在煉獄中掙扎,而哀慟中的林肯又如何思索一個永恆的難題:「當我們明知一切都將終結時,如何繼續生活與愛?」

布克獎於一九六八年成立,旨在獎勵大英國協的小說創作,但從二○一四年起開放給所有的英文小說,結果二○一五年獎落牙買加,二○一六與二○一七年連續由美國作家奪魁。

時值脫歐關卡,英國四面楚歌,對於自家文學大獎不斷「肥水落入外人田」,難怪會有爭議,然而爭議的背後,毋寧正是英國深切的脫歐不確定感,而《林肯在中陰》之能打動人心,是否也因川普政權為國際局勢帶來空前的不確定感所致呢?

至於今年英國最受矚目的新書,無疑是奇幻小說家菲利浦.普曼十月底問世的《野蠻美女》(暫譯)。

普曼的代表作《黑暗元素三部曲》已被翻成四十多種語言風行全球,書迷引頸企盼了十七年,終於再見女主人翁萊拉的風采。

《野蠻美女》是新書系《風塵之書三部曲》(暫譯)的第一集,時間設於《黑暗元素》故事的十年之前,萊拉仍只是個小女嬰;第二集與第三集則將跳到《黑暗元素》故事的十年之後,描述萊拉的成年時期。

年屆七旬的普曼勇於直言,在各種新書發表的公開場合中,屢被詢及有關脫歐和川普的政治問題,幾乎有問必答,認為此乃二十一世紀的兩大錯舉,可見我們需要更著重於培養下一代明智思辨的能力與愛好自由的精神。

文學反映人生,今年英國十月文壇所突顯的重要議題,恰都是不確定年代的最佳寫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