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宗懋(文史工作者)
受國防部委託國造獵雷艦的慶富造船公司,因詐貸案,爆發嚴重弊端,不僅慶富公司面臨瓦解,拖累銀行,也代表國造獵雷艦計畫失敗,未來如何重啟計畫,已成一大疑問。蔡總統上台後,宣布國艦國造,追求自立精神,然而重要建設的自製,並非只是公家機關招標的要求條件而已,而是代表一個完整的時代精神。台灣曾經有過如此蓬勃的年代,但不諱言,如今自立自強的精神早已大幅衰退。
日據時代,日本政府在台灣興建大量基礎設施,包括鐵路、公路、電力公司、蓄水庫、灌溉渠道、地下水道、公共建築等等,然而其中從事的高級土木工程師、電機工程師、材料工程師、建築師、繪圖師等高級技術人員,清一色是日本人。以今天經常被肯定的嘉南大圳為例,不僅總工程師八田與一是日本人,他身邊的高級助理也沒有一個是台灣人。其實,這個時候日本統治台灣已經三十五年了,如果有心培養台灣高等技術人員,起碼應該也有一批台灣的工程師了。遺憾的是,台灣人一個也沒有,日本殖民教育的政策唯一開放給台灣的高級技術人員就是醫療人員,從事衛生和治療的工作,但涉及工業高級技術則完全只培養日本人,台灣人只能去念中學程度的工專,將來做底層的修理工人。因此殖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很清楚,不能讓台灣人掌握高級工業技術,因為一旦台灣人掌握高級工業技術,台灣發展就不需要再仰賴日本人了。同時,日本在戰爭末期也全力推廣國民教育,以貫徹其軍國主義的訓令,因為文盲的台灣人不利於殖民政府的宣導政策。
日本戰敗時,曾嘲笑台灣將面臨電力、水利和鐵路中斷的窘境,因為日本人離開後,台灣將無技術人才接管工業設施。日本人說的是實話,問題是這是日本殖民政府刻意要造成的。因此台灣光復後,中華民國政府教育政策的兩大目的,其一是普及國民教育到每一個幼童,其二是全力培養自己的工業人才,產業方面有強調自製,扶植企業走向國產的發展方向。
技術的累積需要時間,人才的培養更需要一整代。光復後台灣製造公司多替日本公司製造低級零組件,或者組裝成品,然而日本公司嚴防技術外流,只願意轉移低級的技術,高級技術牢牢的抓在自己手裡,因此台灣製造公司必須努力投入研發,發展出自己的技術能力,一開始做腳踏車零件,包括燈泡、鈴鐺、車輪等,接著再做電風扇、冰箱、電視等等,當時最具代表的就是大同公司生產的電器產品,政府宣導愛用國貨,人民也全力支持,大同寶寶受到消費者的熱愛,為什麼?因為它代表了我們終於可以生產出本身工業產品的自豪感,整整一整代人都記得大同電器品所象徵的社會力爭上游的奮鬥精神。
這個奮鬥精神的核心,就是作為中國人的民族驕傲和自立自強的精神,不僅在工業產品的追求上,也貫穿在所有領域上,包括中華三級棒球所向披靡,最後成棒取得巴塞隆納奧運亞軍的最高成就。在創作流行歌曲上,《龍的傳人》旋律中所爆發強大的原創能量,引領一整代的風騷。而工業技術仍然持續進步,宏碁電腦公開打出中國人的自有品牌的口號,「經國號」自製先進戰機也隨之問世。一九八○年代至一九九○年代初期,由中華民族精神所創造國產自製精神,創造台灣發展的最高峰。
不幸的是,由李登輝開始鼓吹的肯定日本殖民,使得台灣的發展開始走下坡。既然當日本殖民政府的奴僕,就可以換得日本提供一流技術的成果,那自己還需要努力嗎?這種思想二十年的灌輸,年輕一代沉溺在卑微的被殖民成果的卑微虛榮上,自己不需要吃苦賣命了,喪失了民族自尊心和奮鬥精神,國產自製的時代精神也就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