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50最期待… 吃得健康營養

 |2017.10.27
182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但你知道高齡者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嗎?由智榮基金會發起、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長者問卷調查發現,困擾五十歲以上長者的生活障礙前三名,分別是「自己打理生活、吃得健健康康、有效就醫診斷」。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認為,瞄準高齡者需求發展產業,將成為台灣下一個經濟契機,也可作為產官學界發展銀光經濟的重要參考。

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執行總監別蓮蒂分析指出,調查顯示五十歲以上、即將邁入銀髮世代的族群,嚮往自主、有自尊生活,不想被別人伺候,未來遠端自動化、付費服務或許能解決長者們自理生活的困擾,但從調查結果也不難發現,長者們對於「真人服務」的需求,遠比機器人服務來得高。

高齡產業 下一個經濟契機

這份調查共蒐集七萬九千多筆問卷,其中五十歲以上熟齡族占四成七、約三萬二千多人,調查結果昨於「樂樂活大家講.原來長者這樣想」台北論壇公布。數據顯示,熟齡族最希望「自己打理生活」,例如老是忘了關瓦斯爐火、要爬高的家事做不來;第二名「吃得健康營養」,則是擔心蔬果農藥殘留等食安問題:第三名有效就醫診斷,則包括候診、拿藥等太久,找不出病痛原因等。

調查也分析了六都長者各有不同的生活困擾。其中,大眾運輸網最便利的台北市、新北市長者,最希望「輕鬆安全行走、方便大眾捷運」,身處美食之都的台南長者,則擔心自己吃得不夠營養,高雄和台中的長者最在乎「交流學習活動」。此外,目前還是以離島和鄉村長者的生活麻煩最多,痛苦感也偏高。

共同心聲 行走環境不友善

進一步分析發現,「行走環境不友善」是全台長者共同心聲,顯示長者生活便利性還有很大加強空間。而六十五歲以上老長輩生活寂寞,五十歲以上熟齡長輩則追尋存在感,因此需要透過交流學習活動,彰顯長輩們的價值,也需要透過家人陪伴、說話,或是社群網路發圖文交流,獲得存在感與成就感。

「門診中有不少來聊天的老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科技輔助雖能讓生活更便利,但長者需要的不只是機器人、自動化;還有旁人的關懷、與人之間的互動,都能讓長者更有安全感。他也建議,政府銀髮政策與銀髮產業投資,不能只有閉門造車,而是需要諮詢高齡學者專家,也須同時兼顧老人的心靈需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