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
中秋節的腳步近了,精美的月餅禮盒堆疊出節慶的氛圍,但對婆家人而言,再高檔精美的月餅,也比不上公公親手製作、料多味美的綠豆椪。月餅的香氣在婆家飄香二十餘年,是一家人既疲累又甜蜜的回憶。
記憶中溫和慈祥的公公,臉上總帶著一抹微笑,默默做事。他的好手藝維持了一家溫飽,元宵節做米糕龜、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全年不打烊的餅舖,隨時出爐熱騰騰、飽含香氣的各式麵包,供養孩子讀到大學畢業。
老公說,他讀書的動力來自公公的耳提面命:「如果不好好念書,就回家做麵包!」那可是一件苦差事哪!他與兄姐的童年幾乎沒有玩樂時光,一下課就得幫忙擦拭麵包烤盤,將出爐的麵包一一裝袋,還要輪流看店。廟前、馬路邊同伴們玩尪仔標、打彈珠的嬉鬧聲,總是打擊著他脆弱的心靈。
中秋節更是家裡最忙碌的時候,節日前一個月,他們先要幫忙摺許多紙盒,等堆滿了一屋子,就開始為內餡備料;動工做月餅時,更是不知今夕是何夕,常常包月餅、裝盒忙到深夜一、兩點。然而,等到一天的辛苦終於畫下休止符,一家人懷抱著共同的革命情感,在燈火通明的店內,望著外面靜靜的馬路,在涼風習習中,走到路口的麵攤吃一碗陽春麵,就是最幸福的時光。
公公在這場月餅大戰中,總是默默籌畫,並坐鎮廚房檢視每一顆出爐的月餅,餅皮要色澤金黃,內餡需香酥可口,達到標準才能裝盒。他將一生奉獻給麵包糕點,直到年老力衰,加上知名連鎖品牌攻陷月餅市場,才在孩子的勸退聲中退休,享受屬於他自己的黃金歲月。
他去社區大學學日文、畫國畫、參加槌球隊、出國旅遊,讓生命增添了廣度與深度,在餅香外多了不同的喜樂及成就感。我有幸幫公公整理相簿,聽他述說旅遊見聞;或與老公到球場為他加油,送上汁多味美的大西瓜與球友共享,老人家靦腆地笑著,笑容中盡是欣慰,那溫和慈祥的影像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感謝公公以自身言行教導出善良體貼、手藝靈巧的老公。如今中秋佳節雖然已吃不到他老人家做的綠豆椪,但濃郁的餅香依舊在大家心中,永不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