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晏殊是北宋著名詞人,十四歲時被舉薦,皇帝讓他和一千多名進士考試,晏殊發現考題恰好是十天前才練習過。一般人遇到這種狀況一定很高興,但晏殊並沒有,他稟報皇帝:「皇上,今天的考題,我十天前做過,請皇上更改考題,重新考試。」他的誠信讓皇上非常讚賞,大家也覺得太難得了,不僅才學好,而且講誠信。他當然也考中進士,當了官。
當時天下太平,京城的官員沒事做,平時都在吃喝玩樂、四處遊玩。皇帝非常惱火,就派人了解,結果派去的人回來跟皇帝說:「有一個人是例外。」皇上問:「誰呀?」派去的人說:「晏殊。」皇上問:「晏殊怎麼了?」派去的人說:「晏殊從來不出去泡茶館,也不到那些不好的場合,他一下朝,就在家裡和兄弟們讀書、寫文章、填詞。」皇帝一聽,這太難得了,我果然沒有看錯這個人,他當年考試就講誠信,我一定要表揚他。
皇帝召集所有大臣,其中包括晏殊。皇帝對大家說:「近來群臣遊玩赴宴,熱鬧得不得了,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太傅的人選。」一般人肯定會講:「感謝皇上,臣是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認真學習、刻苦用功,臣絕不辜負皇上的期望。」但晏殊沒有,他回答:「臣其實是非常喜歡遊玩和吃喝的人,只不過實在是沒錢。如果臣有錢,臣早就去遊宴了。」
晏殊在這樣的場合也不說假話,反而讓皇帝更信任他,在大臣中樹立很高的信譽。
【原文】晏元獻公為童子時,張文節薦之於朝廷,召至闕下。適值御試進士,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賦,有賦草尚在,乞別命題。」上極愛其不隱。
(引自《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