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公布得主 醫學獎打頭陣 諾獎太深奧 怪例子讓你懂

 |2017.10.02
108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肉桂捲、一撮頭髮和噓聲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它們都被諾貝爾獎各委員當成例子,用來對普羅大眾解釋那些獲獎的科學研究到底是什麼。

近年來,諾貝爾獎各委員會卯足全力,希望讓大眾能了解得獎者創新的發現,把諾貝爾獎的重要性傳遞到學術界之外,因此有時會用到創意十足、讓人發噱的方法。

在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一待十二年的里丁(Sven Lidin)在二○一二年解釋化學獎時,冷不防大發噓聲,讓觀眾嚇了一大跳後爆出笑聲。

他說:「你們記得上次真正嚇到的時候嗎?口乾舌燥,心臟砰砰跳……,這就是身體準備好戰鬥或逃跑的跡象。」當時里丁是在解釋何謂「G蛋白偶聯受體」。

現任瑞典隆德大學化學系教授的里丁坦言:「我覺得,我們有時會怕頒發諾貝爾獎時太過大膽,因為這是嚴肅又重要的獎項。」

解釋二○一四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的「螢光顯微鏡」時,里丁拔掉自己一撮頭髮,講解螢光顯微鏡如何替「奈米螢光影像技術」奠定基礎,讓科學家研究細胞內部運作,為疾病研究帶來革命。

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成員韓遜(Thors Hans Hansson)去年還帶肉桂捲、蝴蝶捲餅和貝果等美味點心解釋「拓撲場」,當時吸引報章以頭條報導。

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從二日開始公布,由醫學獎打頭陣;三日公布物理獎,四日則是化學獎,接著陸續公布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今年每個領域的獎金為九百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三千三百五十萬元),比去年多了百分之十二,分配給每個領域至多三位的獲獎人。

研究分析機構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預測,今年最大贏家仍是美國,但可能會首度同時出現兩位俄羅斯諾貝爾獎得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