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有機 夫妻種出平地白雪

 |2017.09.27
3384觀看次
字級
王之英(左)和王秀蘭夫妻檔全心投入有機棉栽種。圖/賴香珊

【本報南投訊】時序入秋,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台21線旁農田,近期布滿「點點雪花」,不少用路人好奇佇足,趨近後才發現是國內相當罕見的「棉花田」,田間還有人辛勤採棉,形成特有農村美景。

這片棉田主人是來自台中市的王之英、王秀蘭夫妻檔,他們看準棉花市場深具潛力,五年前從泰國返台種植棉花,將國姓鄉當作棉花復育基地,以有機方式栽植,同時透過戶外教學,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棉花歷史。

王之英指出,台灣在日據時期是種植棉花的重要產區,全盛時期栽種面積逾六千公頃,產量達三千七百公噸,後因加入WTO開放棉花進口,本土所種棉花不敵他國低價競爭而式微,目前僅剩他們夫妻以及台南將軍、雲林虎尾等地主導有機棉栽植。

「重新再寫台灣棉花故事。」年約六旬的王之英曾靠房地產獲利,且因有藥劑師資格在泰國投資生技藥廠,收入穩定,但七年多前意外接觸有機棉。他說,聽長輩提到國內棉花過去的榮景及多元的用途,而興起復耕念頭,栽進棉花種植的世界。

他前兩年往返台、泰兩地試種,相較下泰國種植條件佳,但因「愛台灣」仍決定返鄉,進駐有良好水質的國姓北港村栽種。因國內僅能接受無基改作物,且為友善土地,他決心投入種植有機棉,未料在七年內狠砸逾二千萬元。

他說,棉花是超敏感農作物,怕風雨且易遭病蟲害,國際間栽種多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但他堅持有機,只能花錢用生物防治和雇工除草;每分地脫籽產量約一百至一百五十公斤,是慣行農法的一半,更因純手工採收,成本因此貴上三倍之多。

但他並未放棄,更強化栽種技術,將一年一收改良成一年二收,同時開發衣服、棉被等棉製生活用品達三十餘項,還進攻花材市場,靠多角化經營四年多,去年營業額達千萬元,對負債現況不無小補,也為有機棉栽種打了劑強心針。

王秀蘭說,棉花花語是「珍惜眼前人」,前陣子韓劇《鬼怪》播出後,開始有花店訂購且搭配其他乾燥花,做成「永生花束」,單支棉花價格就達三十元,造就民生用品外的經濟價值。

棉田從每年八月開花結果,初秋後因果實成熟迸裂露出棉花,猶如「平地降雪」。王之英說,除了供民眾賞景,也開放園區生態體驗,另因棉籽種植量不足,尚無法製油或當肥料,未來盼串連眉原部落契作,擴大有機棉商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