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編織善念 百萬件手作傳愛

 |2025.11.06
48觀看次
字級
塔特20年來帶領上萬名義工,編織手作玩偶、毛衣與毯子,送給弱勢家庭、早產兒與農場動物。圖/取自Knit4Charities官網
昆士蘭截肢者協會成員獲捐編織手作毛毯,臉上露出笑容。圖/取自IG@Knit4Charities
塔特(左)帶領來自各地的義工,用針線編織毛衣與毛帽。圖/取自Knit4Charities官網
位於澳洲北部偏遠地區的Bonya小學師生,也收到毛帽與圍巾。圖/取自IG@Knit4Chariti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毛線編織品的力量有多偉大?在澳洲,一根根看似平凡的毛線,正被一群默默編織的義工化作充滿希望的愛心網。由帕梅拉.塔特(Pamela Tatt)創立的非營利組織「Knit4Charities」,20年來以針線為媒介,串連全澳上萬名義工,為無家可歸者、早產兒、弱勢家庭,甚至替農場動物送上手作的溫暖。每年,團隊寄出超過10萬件衣物與禮品,為弱勢民眾在無數寒冷的夜晚帶來暖意。

這一切始於2004年,當時塔特只是想在閒暇時間發揮手作興趣,於是創建線上社群Knit4Charities,邀集志同道合的朋友,用毛線與鉤針為弱勢族群編織保暖物資。

不分國籍  串起全球愛心

塔特笑說:「當初只是想打發時間,沒想到一針一線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2010年,組織正式登記為非營利機構,義工遍布澳洲各地,截至2024年11月,所捐贈的手作品已突破百萬件。

塔特說:「我沒有醫學或工程專長,但我的雙手能做點事。」2024年,她更被提名為昆士蘭「最具善意人士」,象徵社會對她長年奉獻的肯定。

一開始,Knit4Charities只是社區小團體,塔特在自家客廳收集義工作品,親手送往慈善機構。隨著網路普及,她開設網站與社群平台,義工人數從十人躍升至上萬名,甚至吸引紐西蘭、加拿大與英國的手作愛好者加入,包括退休長者、全職媽媽、學生與身障者。

義工海倫(Helen)在2019年疫情封城時加入,她說:「當我編織時,彷彿在對某個需要幫助的人說──你不孤單。」這份精神,讓Knit4Charities逐漸成為澳洲最具代表性的社區義工網絡。

農場動物  也獲毛衣照顧

Knit4Charities積極回饋社會,組織與醫院合作,提供早產兒毛帽與保溫毯;與偏鄉學校聯繫,為貧困學童送上書包與襪子;在婦女庇護中心,義工準備色彩柔和的披肩與布偶,讓受暴婦女與孩子感受「家的安全感」。更特別的是,他們還為農場動物編織毛衣,讓被遺棄或受傷的羊、雞與狗在復原過程中保持暖和。塔特認為:「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值得被照顧;每一件作品,都是善意的擁抱。」

為保持社群的活力,塔特定期在網上發布「定期主題募集╱行動」,如「6月毛帽月」或「12月襪子行動」,鼓勵成員針對特定需求製作物品。她相信:「有目標,才有行動;有行動,才有希望。」即使面臨郵費上漲與材料成本增加,她仍堅持全義工運作,不接受商業贊助,以維持行動的純粹與透明。

近年來,Knit4Charities的理念更跨出澳洲,英國、加拿大與新加坡相繼成立以其為靈感的分支組織,延續這股「手作助人」風潮。塔特堅信,編織不分年齡、不限地點,「只要有毛線,就能讓世界變得更溫暖一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