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明興閣四代傳承布袋戲

郭士榛 |2017.09.26
4288觀看次
字級
操偶口白是明興閣最重視的技藝。圖/明興閣提供
明興閣四代同堂都是劇團人。圖/明興閣提供
明興閣掌中劇團老團長蘇明順,經常參與後台演出,帶領孫女們一起吹打,練樂器。圖/明興閣提供

文/郭士榛

一九五七年至今已一甲子,素有「蘇家班」之稱的屏東潮洲明興閣掌中劇團,今年正逢六十周年團慶,最讓家人開心的是第三代么孫女蘇懷恩,終於放下學習多年的餐飲學業,九個月前回團,返鄉和家人一起為掌中劇團打拚。明興閣行政總管、也是老團長蘇明順女兒的蘇玥禎表示,蘇懷恩回劇團,讓明興閣第三代傳承更紮實,「為籌備創團六十周年紀念演出,可說家族四代全員動起來!」

明興閣掌中劇團由老團長蘇明順創始,是國內唯一自給自足的布袋戲劇團,從前場的操偶、對白、後場北管演奏、木偶的雕刻、服飾、偶具皆由蘇家成員完成,因而有「蘇家班」之稱。團慶當天,第一代團長蘇明順睽違十年,再次站上舞台展現國寶級技藝,人偶靈活動作穿梭在舞台、流暢的口白搭配特效音,現場觀眾專注神情彷彿回到野台布袋戲黃金時代。

玥禎表示,明興閣現已傳承至第三代,近期擅長後台打單皮鼓的么孫女,也是現今第二代團長蘇俊榮幼女的蘇懷恩回歸家族,為劇團添生力軍,「她小時候家人一直鼓勵她學習後台吹打樂器,加入家族劇團一起努力,可是蘇懷恩始終不願意。最後家人也只好順其意讓她讀餐飲,去年甚至送她去新加坡實習餐飲。」

長相甜美又喜笑的蘇懷恩說:「餐飲做美食至今仍是我的興趣,只是在新加坡實習時,發現做餐飲沒有自己的空閒時間,甚至別人休息,餐飲業就更忙,此時我想到在屏東的爸爸、阿公為布袋戲打拚的辛苦,心想做餐飲的忙碌,和做布袋戲團一樣累,為何不回家幫爸爸。」

為吸引觀眾 劇團與時俱進

回家後,她插考台灣戲曲學院劇場系,重頭學習現代劇場的技術,蘇懷恩認為,未來布袋戲也會走入劇場,因而舞台的燈光、道具、舞美都要和傳統戲台不同,「我會遵守阿公的教誨,傳統戲劇也要跟上時代,才能吸引觀眾,有了觀眾支持,劇團才會不斷進步。」

明興閣掌中劇團第三代傳人,包括前台主演者也是操偶人的長兄蘇佳宏,另外三姐妹蘇詠函、蘇庭薳、蘇懷恩都負責後台吹打樂器。蘇佳宏是自小就愛玩偶,甚至布袋戲用電腦配樂他也是無師自通,「布袋戲以前的配樂都是後台人聲配唱或放錄音帶。在電腦剛興盛時,有時受邀接外場工作,發現他們運用電腦錄音配樂非常方便,回家後買台電腦自己研究試驗,讓劇團也跟上時代用電腦代替人工。」當然剛開始老一輩人並不喜歡他們的創新,「最後演出受到觀眾肯定,長輩們才認可年輕人的做法。」

年紀輕輕就被綁在傳統劇團,問蘇佳宏會不會怨,有沒有想離開劇團的念頭,「怨恨是沒有,因為自己也喜歡布袋戲,只是當爸爸決定要我學著獨當一面時,面對整團演出、成長、生計種種問題,起步維艱,真是壓力很大,因而和爸爸吵著要離開劇團,爸爸同意後,我也找到工作。」沒想到蘇佳宏在準備上班的前一晚膽結石發作,送急診開刀,結果工作已有人遞補,他只好乖乖回劇團了。

運用科技 讓布袋戲更鮮活

蘇佳宏的親身經驗,讓他認定布袋戲是老天爺賞給他的飯碗。他想起小時候,每次隨長輩演外台金光戲時,每當安排爆破,他都避得遠遠的,但奇怪的是不論躲多遠,他總是會被炸到,痛的直哭,還受到爸爸責罵,後來每次爆破戲都要他在旁邊學習。至今自己已是第三代主演操偶人,他表示,一定會全心全力和妹妹們分工合作,傳接劇團精神「掌握傳統技藝,運用數位科技,讓布袋戲在現代鮮活起來。」

明興閣掌中劇團長,也是第二代掌門人蘇俊榮表示,現在布袋戲演出多用配樂,明興閣為堅持演出品質皆請樂師現場演奏,現今演出不但將3G動畫搬上檯面,電視上的電動變景也將搬上舞台,讓觀眾看到一流精采的經典演出。

蘇俊榮在家排行第二,按理說劇團不會由他承接,所以雖然小時候也學前台操偶、後台吹打,但都只是好玩;沒想到爸爸生了大病,選接班人時,技藝非常紮實的大哥蘇峻毅認為自己口調不順,不宜做操偶主演的工作,就把這重責大任交給弟弟蘇俊榮。剛開始操偶演出,遭遇過觀眾離席事件,爸爸安慰他「剛開始演戲一定會遇此情況,慢慢練習會進步。」同時爸爸的鐵粉都支持蘇俊榮,「我才得以一步步走至今,很感恩」。

蘇家班專業純熟的操偶技藝、古典精緻的傳統北管演奏及詼諧逗趣的劇本,自民國八十年起,蘇俊榮得獎無數極受肯定,也奠定自己信心,明興閣演出遍台灣及東南亞地區,更獲評鑑為「傳統戲劇類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劇團」。

蘇俊榮指出,蘇家班第二代經營三十多年,現已有第三代可傳承,他的信念是雖然大環境不好,但唯有「堅持」才可讓傳統劇團延續。不過因為第三代女生多,不知未來她們結婚後會有什麼樣變化,因而蘇俊榮以「順其自然」的樂觀態度,來看待劇團的未來。

進校園教學 傳承文化藝術

明興閣創辦人蘇明順近年來退居幕後多年,有空就到國小教小朋友學布袋戲,曾於台南、高雄、鳳山及屏東萬丹、潮州、內埔等國小傳授掌中戲,甚至有客家戲、原住民排灣族語言的布袋戲。同時也發展親子兒童布袋戲。

玥禎說:「時代改變,劇團也跟著變,結合時事跨領域演出,以多元化經營,傳承文化藝術生命。」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喜愛傳統樂曲,明興閣也免費教授北管演奏,期待有更多民眾一起發揚傳統文化。

走進明興閣掌中劇團會客室,展示櫃中珍藏的蘇明順手寫劇本,而展覽室擺放蘇明順胞弟蘇明雄製做的木偶,每尊木偶都有不同的臉型表情、髮冠和服裝,手中拿著專屬的兵器,細膩的手藝為木偶注入生命力。六十周年紀念演出結束,卻也是下個六十年的開始,蘇家第四代年幼孩子拿著人偶玩耍,也可以和阿公對口布袋戲詞,預見未來「蘇家班」後繼有人,可以繼續擦亮「明興閣」金字招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