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火旺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
執筆人:林火旺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
前兩天又有一個北一女學生跳樓輕生,這位學生就讀北一女不到一周,就選擇用這種令人不捨的方式離開人間。根據媒體報導,她的父親高中就讀建國中學,母親是北一女,這個學生本來想選擇師大附中,父母反對。我不想猜測這和她輕生有關,但明星學校的迷思普及社會,值得我們深思。
一般而言,母親就讀北一女,姐姐也是,希望她也選北一女,這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只因為這樣就選擇自殺,似乎很難令人想像。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認為這應該是家庭價值觀長期累積的結果。每一個正常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快樂幸福,但是如果父母的價值觀是僵化、單一的,常常會愛之適足以害之。
台大醫學系是聯考中最難考上的科系,難道大家都喜歡當醫生?當醫生的目的真的是為了救人、助人?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這是因為在一般世俗價值觀中醫生是名利雙收的行業。在我們的社會裡,如果家裡有人當醫生,是一件光耀門楣的事,因此醫生家庭通常會要求子女長大也當醫生,一旦形成「醫生世家」,子女的生涯選擇幾乎是一出生就被決定了。這種家庭的孩子快樂嗎?
除非每一個人都想當醫生、樂於行醫,否則扭曲生命價值,醫生世家應該是最危險族群。羅大佑學醫,但是顯然當歌手比較快樂;侯文詠也是醫生,但是寫作似乎是他的最愛。父母強迫子女做他們不喜歡的事,理由常常是「這樣是為你們好」,但是父母認為好的,子女不一定如此認為,價值觀如果是多元的,幸福快樂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
我和我太太高中讀的學校都是第一志願,但我們的子女都不是第一志願,而且他們選擇的科系全部都是自己說了算。我兒子和我感情一向很好,他考大學時推甄考上哲學系、戲劇系,由於我自己深受哲學的好處,多麼希望他能繼承衣鉢讀哲學,但是他最後選擇戲劇,雖然我心裡有點失落,但在充分溝通、了解他的想法後,全力支持他的決定。選擇戲劇系是不符合「現實」的,但是他每天生活在自己的興趣中,樂此不疲,這不就是幸福?
有一次我到台北市一所升學成績不錯的高中演講,對象是高三生,演講結束有一名學生跑來找我,她表示對未來已經有自己的一些規畫和想法,但父母不同意,她問我怎麼辦?我告訴她,回去告訴父母:「如果你們愛我,就用我認為是對我好、我喜歡的方式愛我。」單一價值觀的父母,經常用世俗標準要求子女,以為「我認為幸福的路,對你也是」。
如果幸福人生的確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人類文明兩千多年來的經驗累積,現在應該有一本書叫《完全幸福手冊》,只要讀了這本書,人生就不會有任何困惑、迷惘、徬徨,而且只要照著做就保證幸福美滿,但這無疑是天方夜譚、簡化人生。
當代自由社會的一個核心價值是:在不影響他人同等權利的前提下,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權利決定和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生活。子女雖然是父母所生所養,當然具有一定的管教權;但是子女並不是父母的財產,不但管教權有一定的限度,譬如不能使用肢體暴力。此外,管教的方式也要具有合理性,譬如子女的主張如果父母不同意,可以經由討論、論證、說服的方式消除歧見,但是用父權扭曲子女意志的人,並不是自由社會合格的父母。
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幸福人生,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生,這和職業、學位、身分無關,盡責的清道夫比圖利自己的政客更有價值;如果台大學生只有聰明才智而沒有品德,危害社會的能力更大,「台大」又怎麼樣?明星學校的迷思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