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邱立本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
我的朋友小周從台灣採訪回來,談到台灣藍營大老許歷農發表公開聲明,表示不再反共,追求兩岸統一,引起了政壇上紛雜的討論,被不少綠營網民譏諷,說他是「投共」。但新黨對他力挺,從郁慕明到王炳忠,都對他高度肯定。
我和小周約了在蘭桂坊的酒吧,大家都點了台灣啤酒,喜歡那種比較稠的味道與質感。小周說,從大歷史的眼光來看,這位在軍中被稱為「許老爹」的上將,其實做了一件綠營與藍營都沒想到的事情。
我聽了他的評論,差點連那口剛喝下去的台灣啤酒都嗆到,問他為什麼這樣說。小周很嚴肅的說,許歷農的公開聲明,看似只是藍紅兩大陣營的合流,對綠營形成反制,但其實對中國大陸也是具有某種的壓力,因為三民主義的理想,會在中國大陸發酵,具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我愈聽愈覺得不可思議。中共當局怎麼會讓國民黨的意識形態進入中國大陸?而三民主義在台灣都已經是被遺忘的「教條」,誰又會在乎孫中山先生當年的論述?
小周一口氣喝完了一杯台灣啤酒,再叫多一瓶。他慢慢的說,藍紅合流,其實是歷史的必然,因為蔣介石與毛澤東都是中華民族主義的信徒,但在政治哲學方面,過去彼此南轅北轍。不過中共自改革開放之後,其實是一步一步的走向「國民黨化」,實現了當年蔣介石與孫中山的大部分的主張,在民族與民生方面,都有三民主義的影子,重視市場的力量,參與世界的開放體系,全力推動國家的基礎建設。中國大陸近三十年在基建上的成就,從兩萬多公里的高鐵到長度冠全球的高速公路、大橋與隧道,都超越了孫中山當年所規畫的「建國方略」,更不要說近年湧現的移動支付、共享經濟,都「彎道超車」,發揮後發優勢,領先全球。
我說,這顯示中國大陸的飛躍發展,都是在實現三民主義?
小周說,從民族主義與民生主義來看,北京當局無疑繳出亮麗的成績單,尤其習近平上台後,敢於亮劍,一改過去在釣魚台列嶼問題上沒有具體行動的詬病,定期派出艦艇與日本對峙,贏得全球中國人肯定,也不用台港的保釣人士奔波出海保釣。但在民權主義方面,中共與民間的期望還有落差。像劉曉波事件,維權律師被打壓等,都是中國法治滯後的典型例子,也是孫中山所不願看到的缺失。
我說,這是否中共威權體制的必然結果?台灣許歷農等人,能對中共產生影響嗎?
小周說,北京面對兩岸和平統一的龐大壓力,必須對自己的工作「查找不足」,對於民權方面的缺失,也勢將擺上黨內的議事日程。過去的強勢,其實是反映政權缺乏信心,但如今藍紅聯手,就少了很多的後顧之憂,反而可以刺激北京反躬自問,在民權上提出改善之道。
我說,中共怎麼可能在民權的問題上,實現中山先生的期許?
小周說,關鍵就是如何落實社會公正,即使在一黨專政的黨國體制下,只要有自省的能力,就可以扭轉局面。去年北京的雷洋案,一位北京青年被警察誤殺,司法上沒有立刻解決,但透過黨政的力量追究肇事警察的責任,並且做出四千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賠償,這就是一個重要的範例。
我們都喝光第二瓶台灣啤酒。我問小周說,你對兩岸的前途樂觀嗎?
小周最後總結說,許歷農的公開聲明,背後還有國共互動的後著,也有孫中山三民主義「彎道超車」的隱藏實力。藍紅合流,不僅是對付台獨分離主義的權宜之計,而是可以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長遠宏圖。藍紅綠的三角形博弈,兩邊之和永遠大於第三邊。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也是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