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落花時節

圖與文/陳牧雨 |2017.09.05
2691觀看次
字級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是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七絕,一般都讚為杜甫壓箱絕句。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是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七絕,一般都讚為杜甫壓箱絕句。

全詩語句平淡,除「落花」之外,無一悲語,甚至也將「落花時節」詮釋成「江南好風景」。可是,讀來卻令人悲愴低迴不已!

或許,「落花時節」是個關鍵!

邱遲〈與陳伯之書〉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撼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恨?」信中企圖以暮春美景,引對方故國之思。

都是暮春,都是江南。一個在暮春江南,嘆息北方的淪落;一個在北方征戰,卻企圖引人懷念江南的暮春美景。

「夢隨春雨過江南」,過了江南,既是夢,終究必醒,醒在一片落花的春暮。

孟浩然〈春眠〉:「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覺醒來,落花遍野,已是暮春。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這是宋之問的句子,愁中數暮春,想來,「暮春」確是撩人愁緒的時節!

李後主〈浣溪沙〉說:「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可見,亡國之痛有如落花,所以,也只有落花能知曉後主的哀情了。

薛濤〈牡丹〉詩說:「去年零落暮春時,淚溼紅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間共說相思。」意思是,因為有感於去年暮春見到花落的哀傷,因此今年趁著花還開著,就在欄邊安個枕席,與花共說相思到深夜。

惜花也是惜春; 可是,東坡的〈寒食帖〉中說:「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確實,不管你再如何惜春,春是留不住的。歲月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就如原本是個病少年,一下就老到白了頭!

歐陽修〈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也是惜春,卻無計留春住。也是應了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

不過,今年四月,一趟日本賞櫻之旅。見識到盛開的櫻花,一陣風來,滿天飄花,橫空而降,落入護城河中,江河面鋪上了一層層細雪,壯觀至極;日本人稱這樣的景象為「風吹雪」,真是壯麗的花落!

有一年,和同學到杉林溪欲賞牡丹,由於錯過了盛開的花期,只見枝頭都是零落的殘花。

同學們都至感婉惜與失望,一來婉惜於花的飄殘,二來失望錯過生開的景況。這讓我想起五代禪師文益的詩句:「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豔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冷齋夜話》說這首詩是禪師暗示李後主必敗於宋太祖的預言詩,我倒不作如是看。我覺得應如詩中所言,是禪師奉勸世人,必須知曉大自然的運作,花有紅殘之序,人髮有青白之變,早有所悟,不須要等到見了零落,才知曉一切皆空的道理。

既解「自在飛花輕似夢」,又何有「無邊絲雨細如愁」?落花不必然都是淒然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