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院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這裡山明水秀,自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平安時代初期,便是貴族熱愛的別墅聖地。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平等院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這裡山明水秀,自一千多年前的日本平安時代初期,便是貴族熱愛的別墅聖地。
平等院的極樂世界
一○○一年至一○○八年間,日本平安時代偉大的女作家──紫式部,在這裡完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因此,宇治市到處都看得到《源氏物語》的主人翁與他情人的浪漫畫像。
日本長德四年(西元九九八年)藤原道長由源重信收購建於九世紀後半的「宇治殿」別墅,之後再由兒子藤原賴通繼承。於此,藤原賴通於永承七年(一○五二)在此創立「朝日山」寺廟。
由於當時日本人正流行相信佛法因時間久遠而逐漸衰退,在釋迦牟尼佛圓寂第兩千年後,會進入「佛法衰廢、天災人禍、人間混亂」的「末法時期」。而且,當時民眾深信永承七年即為「末法時期」元年,許多貴族為了去世後能到極樂世界,開始接二連三地營造祭拜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如來的佛堂。
當然,「朝日山」也不例外,敦請了日本平安時代屈指可數的佛像雕刻師定朝,精心雕刻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恭奉於寺廟內的阿彌陀堂。後來,阿彌陀堂因為兩側的建築,極似一隻展翅的鳳凰,加上屋頂有兩隻鳳凰的雕刻裝飾,因此就被稱為「鳳凰堂」!
平等院建院伊始,規模十分龐大,但在建武三年(一三三六),楠木正成燒毀大半的殿宇,加上「應仁之亂」後更加速衰退,如今留存的殿宇僅剩阿彌陀堂(現在的鳳凰堂)、以及日本鐮倉時代(一一八五~一三三三)重建的「觀音堂」以及鐘樓。
鳳凰堂屋頂上的兩隻雕刻鳳凰,以及鐘樓裡的「梵鐘」,據說都是複製品,真品被保存在平等院裡的博物館「鳳翔館」。
二○○九年十一月,我們來到平等院參訪。距離開寺已經九百多年了,雖然歷經戰火,仍然有局部建築及文物被保留下來,縱使後來重建的建築,至今也已經有七、八百年歷史了!
映入我們眼底的平等院建築,所有木柱、閣樓的欄杆,及建築的所有木質部分,都保留斑駁的歷史痕跡,使用了很久的原木色,不時地透露出它過去的光榮與驕傲!
尤其,自建寺九百多年來,每每躲過烽火、還依然健在的鳳凰堂,更是輝煌。據說前人由倒映在堂前「阿字池」上的倒影,可看見西方極樂世界中阿彌陀的殿宇。我們雖沒看到極樂世界,但看見倒映在「阿字池」上的鳳凰堂,確實散發著一股難言的神祕與美麗。
看到鳳凰堂二樓樓閣的古舊木質欄杆,建堂的時候,也應是中國宋朝的時期吧?不禁讓我想起辛棄疾的句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只可惜,當時沒有開放參觀,不然真想上去把欄杆拍遍,體會一下這樣的心情。
走在這樣富有歷史意涵及時光足跡的古代建築群中,應和著滿林楓紅、思古幽情,能不慨然盈胸?
歸來後自製了一首五言律詩〈平等院之秋〉:「平等何名寺,斑殘不勝秋。千年俯仰過,百代瞬時收;霜至楓林醉,雨餘杏葉愁。鳳凰方看罷,洗耳上鐘樓。」並有記遊詩跋:「己丑秋日與諸生遊京都平等院,內有鳳凰堂梵鐘樓等名蹟。建寺九百餘年,斑駁之間,楓紅杏黃相雜,吾等倘徉其間,有繁華不能以一瞬之慨。」
近年來的平等院據說已經整修過,木頭部分都被塗上鮮紅的油漆。我看到照片,雖然煥然一新,但已失去歷史滄桑的味道,我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