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巷的故事】四嬸的嫁妝

文/楊錦郁 |2017.08.29
2279觀看次
字級

文/楊錦郁

爸爸排行老三,四叔要娶某的時候,我四歲,姊姊五歲半,兩個姐妹外型看起來像一對雙胞胎,是家族孩子當中花童的最好人選,於是我倆被媽媽帶到服裝店,量身訂做了一套花童裝,加上頭飾,就像要上台跳天鵝湖的小芭蕾舞者。

花童人選決定後,只不過是婚禮的序曲之一而已,在民國五十年代,小西巷裡的人家,大部分年輕人的終身大事都憑媒妁之言,只有少數如我爸媽搞自由戀愛,鬧家庭革命。四叔從退伍回來,就跟著二伯父學做成衣買賣生意,我家前面洋房一樓有兩間店面,二伯父經營的是女裝,為了區隔,四叔後來便在另一邊開男裝店。男孩子當過兵,有了正職,通常媒人婆也會上門來說親事了,身為媒人婆,口袋裡總是有著一些適婚男女的名單。

或許是遺傳自母系的基因,爸爸的兄弟們大都如同我祖母和舅公,鼻子挺,身形也高,像我爸爸就有一百七十八公分高。因為長得端正高大,加上楊家在小西巷中算是「人多勢眾」,也有點名號,所以叔叔們要說親事並不太困難。那時四叔一心想娶個老師,媒人婆知道他的心意後,介紹的是個在教書的女孩,女孩外表並不特別出色,但個性非常賢淑,家就在觀音亭的對面巷子。相親後,雙方情投意合,於是擇日結婚,先訂過婚,就要準備嫁娶了。

新娘子嫁來的前一天,嫁妝會先運送到婆家來,慣常是新房中除了床,其他的東西都是嫁妝的一部分,家具叫「粗傢私」,大多會有鏡面貼上紅紙的化妝台、衣櫃、裝著新娘子衣服的行李箱、棉被毛毯、臉盆尿桶等。四嬸家庭環境中等,所以她的嫁妝中還有一架四支腳的立式電唱機,是有黑膠唱盤的那種。

嫁妝運來時,由於小西巷太窄,車子不能進入,所以會在陳稜路上的巷口卸貨,再由工人搬運進來,這時巷中的人家多半會跑出來看看新娘子的嫁妝豐不豐奩,然後成為一個話題。

印象最深的是,四嬸的嫁妝送到家後,二伯父就來找爸爸,他說近來市面上有一種最新的電器產品叫電視機,我們家已經有幾架電唱機了,不如把新娘子陪嫁的電唱機送回電器行,貼點錢換一架電視,兩個兄長談一談,這事好像就決定了,也不必問過當事人的意見。

如今當花童的經過徒留下姐妹倆合影的一張黑白照,但家裡從此多了一部電視機,可就教人難忘,因為那是民國五十一年,台視剛開播,我家有了小西巷的第一部黑白電視機,電視機不大,高高地放在二伯父店面裡的展式櫃上。原本我的堂兄弟姐妹就多,每天傍晚台視播放《太空飛鼠》卡通時,不但家裡的孩子齊聚一堂,而且幾乎整條巷子裡的小孩全跑來,大家蹲在地上聚精會神的看著螢幕,不時哄堂笑著。孩子多,趕也趕不走,不免影響出入通道,而且經常連自家的孩子都搶不到「地盤」,所以二伯父常常又是碎念,說影響店裡的生意,但又面露微笑,似乎對店裡人氣如此興旺感到很滿意。記憶中,與其說《太空飛鼠》演了些什麼,我更記得蹲在電視機前面的那些小蘿蔔頭,那種大人小孩一起圍著觀看電視的盛況,真是讓人永遠忘不了。

相較於《太空飛鼠》,另一部卡通影片《大力水手》,我的印象就深刻許多,因為大力水手卜派常在身陷危急時,拿出一罐東西往嘴巴裡一倒,立刻能化險為夷。我看了很久才搞清他吃的是菠菜罐頭,也是經過很久之後才知道,原來美國小孩不喜歡吃菠菜,因此大人透過《大力水手》的置入性行銷,讓孩子們以為,乖乖吃了菠菜,便能像水手卜派一樣,瞬間擁有超能力,能夠英雄救美。

而卡通中的「美人」,當然就是卜派那個少根筋的女友奧立薇,這一對搭配在一起還真滑稽。叼著菸斗的卜派不高也不帥,只能靠菠菜救命;至於奧立薇則有點像是男人婆,頭髮往後盤個小髻,四肢細長,穿著過膝的裙子,顯得老氣,遇到事端光只會大呼小叫的,等待卜派來救她。因為《大力水手》的劇情簡單,而且到最後關頭一定能讓卜派吃到菠菜罐頭,逢凶化吉,也就是好人一定會打敗壞蛋,所以我們都很喜歡看這部卡通。

但也因這部卡通,我又被二伯父取了一個新的綽號。二伯父只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因為我和他的小兒啟昌同齡,所以他一直很想把啟昌跟我交換,但他從年輕時,身體就不好,還有過肺病,我經常在房間裡,聽到他在咳,也和爸爸媽媽從彰化到台北的台大醫院探望過為此住院治療的他,因此很擔心真的變成他的女兒。雖然理智上「交易」沒有成功,但我從小就聽過媽媽開玩笑般的說過這事,也知道他很喜歡我。

爸爸的兄弟們似乎都很疼愛憨憨的我,但他們那一輩的男人不會把好聽的話掛在嘴邊,他們會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親近的關係,例如大伯父會說「來,阿伯捏一下」,然後捏了一下腮幫,便給我五角的零用錢,而脾氣好的五叔則歡喜抱我上下樓梯,或者任我差遣,直到他結婚後,五嬸對此有微詞才落幕;至於二伯父則愛替我取綽號。我遺傳到爸爸的身形,從小個子就比同齡的女孩高,而且光長高不長肉,所以他總是叫我「長腳蚊」,看到我嘟嘴不理他,他更是樂在其中。後來他幫我取了另一個進階版的綽號,叫「卜派裡的那個」,指著就是那個瘦長、沒有女人味的奧立薇。

四嬸嫁過來後不久,五嬸也從台中嫁進來,我和姐姐又當了一次花童,這也是姐姐最後一次的光榮「任務」,因為上了小學,變得不古錐,她就不會再被找去牽新娘尾了。對於五嬸的嫁妝,我沒有特別的印象,只知道她那和氣的母親信「鴨蛋教」,那時,大家對「鴨蛋教」的好奇心可能比粗傢私大些。

然後,圍在我家店裡看電視的孩子慢慢的變少了,一來是有些人長大了,不好意思到別人家去,但最大的原因是,小西巷裡生意不錯的很多人家,也都有了電視機。電視機真的滿適合擺在店裡,既可昭告天下,家裡有先進的玩意,而且可以排遣負責顧店者被「綁住」的時光。

多年來,每隔一陣,就有運送嫁妝的工人進出我家,有時是娶進,有時是嫁出,但大抵上,嫁妝的項目不會差太多,電視機從黑白、彩色,二十一吋到四十幾吋,已經不再是話題,大家後來會多看一眼的改成是身歷其境的音響。

然而,從四嬸的電視機嫁妝擺在二伯父的店裡之後,約二十年的時間,那個位置一直都擺著電視機,只是不知道看壞了幾部。我讀大學從台北回彰化時,還常陪著祖母坐在店裡看電視,彼時七十多歲的祖母因摔跤,跌裂了骨盆,行動變得不便,按照她自己的說法,鎮日只能坐在電視前面「被電視機看」。而店裡不再那麼強強滾的二伯父,也不再叫我「長腳蚊」或「卜派裡的那個」,他改喚我為「大學生」,因為我是大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

(本文收錄於作者《小西巷》一書,即將於九月初由聯合文學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