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愛玲
國一的孩子為了買手機,開始著手實施他的生財計畫。
最近發現他放學回來,總是神神祕祕地從口袋拿錢放入零錢包,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審問錢的來源,孩子見事跡敗露,只得如實招來。
「平常只賺你們的錢沒啥意思,你們花不完遲早都是我的,所以我就想辦法開源。最近我們班級(在頂樓)的飲水機壞了,很多同學都懶得下樓去裝水,願意付費請人代勞,如此大好商機又可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
我問他收費標準如何?「單獨裝一壺每人五元,一次裝兩壺每人三元,一次裝三壺每人兩元,如此類推,總之一趟有五元的的跑路費就可成交。」
「但是等飲水機修好之後,你的財源豈不就斷了?」
「當然不會啦,很多同學上課都懶得做筆記,我勤勞一點認真做,有同學向我借筆記時,即可按次收費;還有些同學向我請教數學以外的科目,按交情可收取一點費用意思意思,如果有同學願意教我數學,那我們就扯平互不虧欠。還有我這次定考作文拿五級九分,老師要拿我的作文在班上公開,我要求收費老師才做罷。」
「這樣,同學會不會覺得你見錢眼開啊?」
「我有時也很慷慨的,買文具時見到同學有經濟上的困難,我也會小額捐款。再說我也有智慧財產權啊,報社刊登你的文稿不也要支付稿費嗎?」
唉,這小子駁得我啞口無言,只得轉換話題,問他怎會有賺錢的想法,他竟引經據典:從前有一戶富裕人家,僕人每次洗米時都會從漏篩中掉出很多米粒,附近寺廟的小和尚們,會細心將這些米粒撿拾起來並曬乾保存。後來,這戶人家家道中落,有一天富人來到寺廟乞討,和尚用之前保存下來的米煮飯給他吃,富人吃飽之後連聲道謝,和尚告知他米飯的來源,富人才恍然大悟,為自己之前暴殄天物的行為感到羞愧無比。
無半點生意頭腦且是數字白痴的我,卻生了個滿腦子生意經的孩子,想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只願他學習當「商人」的同時,千萬別「傷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