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凍殺年少。」
●枯木逢春
❶枯木逢春天,卻重得生機。比喻從絕望中,重獲生機;或處於劣境,忽然轉好。
❷意指息滅妄念,念盡即覺。原作「枯樹生華」,又作「枯樹逢春」。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四:「即時天地為六種震動,大海波揚,枯樹生華,天降香雨及散名華,天女歌讚:『必得成佛!』」
●枯木龍吟
意指泯除妄想分別,至大死一番處,便甦生還來,得大自在。
五代.白雲智作禪因僧問:「如何是枯木裏龍吟?」師曰:「火裏蓮生。」僧問:「如何是髑髏裏眼睛?」師曰:「泥牛入海。」(《五燈會元》卷八)
●杳無消息
❶沒有任何音訊。
❷禪門指身心脫落,又作「杳無蹤影」。
宋.雪竇省宗禪師(青原下十世)。師問:「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遼天。出世後,為甚麼杳無消息?」興教坦禪師曰:「雞足峰前風悄然。」
(《五燈會元》卷十二)
●毗尼日用
全稱《毗尼日用切要》,是明末清初的讀體律師(又名見月律師)釆擇《華嚴經》淨行品與密教經典中之偈、咒匯編而成的律儀典籍。「毗尼」,為「律」之舊音譯,新譯「毗奈耶」。「毗尼日用」即指日常應遵守之戒律,「切要」,即指要領、綱要。該典籍內容除有甚多設計出家人日常衣、食、坐、臥應誦念之偈、咒外,也含有在家、出家之戒條。
●洗心滌慮
❶比喻徹底改變思想。
❷意指斷除妄心,收攝雜念。
唐.良賁法師:「微僧寡學,懼不稱旨,洗心滌慮,扣寂求音。」
(《宋高僧傳》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