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老者食荒 50里長伸援手

李祖翔 |2017.08.16
5497觀看次
字級
「拾荒長者是弱勢老人中被忽略的族群」,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服務獨居老人十五年,更感慨拾荒長者生活陷困境卻無人聞問;協會去年底開始改兼顧清寒拾荒長輩,由汐止區先做。協會理事長蔡鴻鵬表示:「除了擴大義工訪視範圍,還設置回收站,讓民眾能定期捐贈紙類、鋁鐵罐和保特瓶給他們。」 圖/資料照片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拾荒長者是弱勢老人中被忽略的族群」,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服務獨居老人十五年,更感慨拾荒長者生活陷困境卻無人聞問;協會去年底開始改兼顧清寒拾荒長輩,由汐止區先做。協會理事長蔡鴻鵬表示:「除了擴大義工訪視範圍,還設置回收站,讓民眾能定期捐贈紙類、鋁鐵罐和保特瓶給他們。」清寒拾老扶助計畫獲五十位里長肯定,昨天里長代表宣誓一起幫助長輩不陷入「食荒」困境。

八十歲的鄭阿嬤年輕時遭逢先生、兒女、孫女驟世,又遭唯一在世的兒子與媳婦棄養,一夜過後,音訊全無,只能一人獨居,時常會被房東驅趕、被迫四處租屋。阿嬤不識字,靠步行撿資源回收維生,有時會有好心人從大尖山下來拿回收物給她,但多數時候還是阿嬤一個人外出,每天工作八小時,每個月的收入不過幾百元,溫飽都成問題。

「一公斤的紙和保特瓶只能換四塊錢,鋁鐵罐則是二十二塊。」蔡鴻鵬不捨許多拾荒長輩要頂著三十八度的烈陽工作,只為有頓飯吃,他進一步解釋:「獨居是一個人居住,清寒拾荒長輩則往往有家人,甚至要照顧生病、身障兒女,家境不好又因為有恆產不能申請補助,所以更應該被幫助。」

汐止區智慧里里長黃智明說,里內也有對老夫妻,每天照顧已經四十三歲、患有身心障礙、無法生活自理的兒子。老夫妻只能在凌晨兩點、兒子熟睡時趕快外出工作,中午再趕回家做飯,下午繼續出門撿拾,然而現在爺爺生病開刀、在家休養;回收及照顧兒子三餐、梳洗的重擔落在奶奶身上,生活真的非常辛苦,讓他不捨。

歌手林凡、戴愛玲響應

歌手林凡、戴愛玲也響應服務,林凡說,小時候有位叔叔常受邀到家中作客,他的年紀與外公相仿,都是軍中退役,生活困苦,以拾荒維生,但是為人正向、樂觀,為環境熱情付出,受人尊敬,所以她一直對拾荒長者有特別的情感;戴愛玲則說,部落有許多拾荒者,很辛苦也受人敬重,「一直在想該如何幫助他們,很開心有這樣的服務,也很榮幸參與。」

目前協會訪視關懷的清寒拾荒長者約三十人,汐止區服務的弱勢長輩約一百五十人,協會設置了「2468阿公阿嬤回收站」,每月二次提供民眾捐回收物,協會表示,「2468」是電子發票可捐贈的愛心碼,此外另有幫助長輩住屋修繕,希望民眾踴躍加入義工行列或認捐生活物資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