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亞洲長青田徑錦標賽,「噴射機阿嬤」潘秀雲參加三級跳遠項目 。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人可以不婚、不生,但無法不老。大家都對變老憂心忡忡,卻有一群超過八十歲的長者正在人生巔峰,這群「酷老人」的體力、熱情讓年輕人都喊:「我輸給他們了」,且生活充實,不僅熟悉網路、熱衷公益、樂在創作,還很瘋運動!
「噴射機阿嬤」潘秀雲八十歲,七十二歲參加亞洲常青田徑錦標賽時勇奪三面金牌,七十五歲跳遠及三級跳遠破大會紀錄,今年九月將再參賽,目標是奪四金;此外,她七十七歲完成單車環島,七十九歲登上世界七大頂峰之一非洲吉利馬札羅山峰頂,創下台灣最年長攻頂的紀錄。
八十三歲的踩高蹺爺爺邱樹嘉,人稱「不老頑童」。五十六歲時投入慢跑活動,逐漸跑出興趣,至今累計已經完成四次四十二公里的全馬。七十歲高齡開始挑戰踩高蹺,十幾年來,全台高蹺踩街「踩透透」分享歡樂,深受民眾喜愛。
九十四歲陳月里,六十歲才拿起畫筆,跟大學生一起學畫。為了畫畫,即便年事已高,靈感一來,可以畫到凌晨四點,甚至天亮,常常日夜顛倒。因為畫畫讓她忘記身體的機能退化,也少生病,台灣「國民美術」重要推手劉秀美,形容母親陳月里是「用靈魂在創作」。
3成 生活沒重心缺興趣
到了二○二六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人口百分之二十,除了社會政策的長照議題,我們也需要從自身出發,尋找「樂齡典範」。
《遠見雜誌》「二○一七台灣退休幸福指數大調查」結果出爐,台灣退休幸福指數六十五點六分,低空飛過及格門檻,看起來好像可以,卻又稱不上「很幸福」,且「財務」是退休族最煩惱的一環。
台灣退休族的生活樣貌又是如何?問到「平常是否有從事個人興趣或嗜好?多久從事一次?」發現有約三成退休族說自己「幾乎沒有興趣」。有培養興趣者,約四成從事該活動的頻率,少於每周一至二次。交叉分析發現,「幾乎沒有培養興趣」者有三成三表示退休後「比較不快樂」或「非常不快樂」,因其生活沒重心,不似上述從事興趣活動的爺奶們「愈老愈酷」、能夠在年過八十後「活得更快樂」。
孫越 是退休族最佳典範
至於退休族他們會有嚮往的名人典範嗎?被問到「哪一個(組)已超過八十歲的名人,最符合您的退休典範?」,前三名依序為「奉獻自我、當義工的『孫越』」(約二成六)、「在職場上不輕易言退的『張忠謀』」(約二成)、「年紀再大也不放棄追尋夢想的『不老騎士』」(約一成九)。
年近八旬的知名作家瓊瑤,近期因為逾九十歲先生平鑫濤是否應該接受插管治療,家中看法不同,讓病人「善終權」議題躍上版面。台灣退休族當被問到「未來規畫有沒有包含『預立遺囑』或『預先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也就是俗稱『放棄急救同意書』?」出乎意料,有約二成退休族已簽立兩者之一或皆簽立,另外有高達五成一表示「兩者都尚未準備,但考慮簽立」;只有約二成九表示「兩者都不會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