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札幌舊道廳。眼前古蹟座落在花團錦簇的園子裡,石橋曲折有致,池塘水綠,春風微暖,粉白杜鵑錯落相間,花木扶疏,倒影迷離。
圖/佘佳燕
文/佘佳燕
步入札幌舊道廳。眼前古蹟座落在花團錦簇的園子裡,石橋曲折有致,池塘水綠,春風微暖,粉白杜鵑錯落相間,花木扶疏,倒影迷離。這座誕生於1888年,巴洛克紅磚式風格的札幌舊道廳,乃昔日北海道舊政府辦公處。館內大抵維持過去的樣貌,設有北海道立文書館、歷史畫廊,陳列北海道過去開發歷史的文物資料,包括北方四島資料館,展示日本從前治領南千島群島時期的相關文物。札幌舊道廳今日雖功成身退,但仍具歷史意義,使人了解這塊土地的來龍去脈,保存時代容顏。
正午時分,我們一行人抵達了緊臨鄂霍次克海的小樽。鄂霍次克海?從前在地理課本上讀到時,只覺拗口陌生,如今終於要親眼見到了嗎?有股不真實感。小樽運河開鑿於1914年,前後歷經九年竣工,乃北海道唯一也最古老的運河,散發濃厚懷舊風情。悠悠古運河,從早年拓荒時期負責運輸民生用品,隨流水逝去如斯,其實用價值轉為今日歷史文物的觀光價值,成為造訪北海道的旅人必朝聖處。屹立運河道旁的紅磚倉庫群與部分改建的啤酒吧,演繹歲月滄桑。
電影《情書》曾於此地取景,為此旖旎風光平添浪漫遐想。無奈正午運河道日頭熾熱難耐,此時此刻行走於此幾成人乾,想來,羅曼蒂克大概只屬於夜晚與冬季罷!運河道路旁販售著手工飾品,還有街頭藝術家。一名白鬍子畫家頭戴草帽,無視酷日炎炎,旁若無人自顧自地作起畫來。有隻海鷗靜佇一旁,像個忠實的模特兒。走過運河道,再從淺草橋上回眺春末夏初的小樽運河道,只覺景色如俳句,如浮世繪。人在詩中,畫中。
再往前走,堺町通古老街道上盡是明治時代巴洛克式建築,極富韻味。無論站在街上哪個角度隨便拍,都美得像明信片。日人維護古蹟又兼顧現代化設施,經營觀光景點之用心,令人動容。
在小樽北一硝子工藝館,如獲至寶覓得一只鬱金香彩繪玻璃盒,像極歐洲教堂花窗玻璃的迷你版。路口矗立著由1912年米穀商店木骨磚造建築改建而成的音樂盒博物館,在這古色古香的斑駁磚瓦裡,同樣擺放了各式琳瑯滿目的玻璃精緻工藝品。
歷經歲月淘洗,小鎮仍留存時光篩過的輝煌影跡。小樽迷人處,不僅在於它具有商業觀光的價值,以及精湛的工藝技術,還在於它是一座有記憶的城鎮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