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

 |2017.07.26
710觀看次
字級

●宗教師,一般稱為傳教士,意謂「負有使命的人」。所謂使命,即在於宣揚教義,傳布真理,其功能猶如老師一般,負有教化社會、導人向善之責。在道德修養方面,宗教師本身應該具備:因果的觀念、忍耐的力量、敬業的精神、感恩的美德等道德涵養。並有侮辱不以為恥、卑屈不以為賤、艱難不以為苦、迫害不以為意、利眾不以為煩、恩寵不以為榮等修養。能夠圓滿道德人格,始能為人師範。以法為重,忍耐向道的修養,實是宗教師不可或缺的條件。

●身負弘法教化之責的宗教師,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條件?首先他對自己的信仰要堅定,要有度眾的悲切之心,以及學識的充實、應世的方便、道德的增長、威儀的涵養、物欲的淡泊、性格的平和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尤其要有「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的使命感,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而稱職的宗教師。

●雖然僧團的生活教育是屬於「蘭若比丘」的方式,但在思想教育方面卻是屬於「人間比丘」的模式。其實,山林寺院和都市寺院各有優點,主事者須依其特性,與時俱進,作合理的教育規劃。不妨將蘭若比丘與人間比丘視為學習的不同階段,不必強分彼此,能經常調整自己的角色。例如,靜修的時候,要具備蘭若比丘遠離憒鬧的理念;弘法的時候,則要具備人間比丘奮迅勇猛的精神。

●有人問我,對出家的弟子有何期許?我覺得做一個出家人,就要像一個出家人。希望每一位佛光弟子,都能有信心、忠心、道心、慈心、熱心和慧心,在學業方面能夠通達經藏,在道業方面能夠以禪淨作為修持法門,在事業方面能夠從事文化、教育、慈善等,讓身心安住於大眾及佛法中。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語錄》下冊,〈薪火傳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