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德國峰會,會場內吸睛焦點,仍是美國總統川普,他與其他領導人的意見持續分歧。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G20上「從自由貿易到氣候變遷,世界結盟對抗川普政策」,反映川普與其他成員國一直以來的貿易矛盾。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G20會前指出,她將在峰會為自由貿易而戰(川普),「要讓G20會議支持自由市場,並且反對保護主義的強烈訊息」。川普「美國優先」政策是當初勝選的關鍵,他揚言審慎檢視貿易協定是否「對美國公平」,並在上任後撤回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川普逐一履行競選時對美國選民開出的支票,主張「自由貿易並未惠及美國」,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堅定,這些都讓昔日戰友的歐洲領袖們神經緊繃。
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明顯以雙邊貿易順逆差作為施壓焦點,目前美國與歐盟的自貿協定談判已停擺,在G20前後,川普不滿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價格過低,大量銷往美國造成「不公平競爭」,也要求以「合法貿易防衛工具」為由,對鋼鐵限制進口。
因美國對南韓貿易逆差擴大,也使他批評前任總統歐巴馬簽訂的美韓自貿協定是不划算的交易等。種種對美國不利的貿易逆差,川普都將一一檢視。
對於川普宣稱要公平貿易,而非自由貿易,梅克爾打臉川普,強調貿易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我們都需要,兩者並不衝突」。
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拿iPhone手機供應鏈舉例,「美國與負責組裝的中國大陸產生貿易逆差,但我買了手機,美國與法國就出現貿易順差」。以全球化國際分工的經濟合作體系,反駁川普只看貿易順逆差有失公允。
作為自由貿易的推動及受惠者,歐盟更在會前即時發布日本與歐盟達成新貿易協議的新聞稿,強調世界各國對自由貿易的共識與努力。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艾卡諾智庫外交政策資深分析師史佩克更直言,川普是歐盟和日本自貿協議的加速器,「歐洲還沒有從川普當選的震驚中回神,這為歐盟和日本的自貿協議增添談判急迫感」。
歐盟此番拚命拉攏世界各國的舉動,除了日本歐盟自貿協定將使美國產業界出現危機感的用意,顯然更有衝著川普來的意味。
川普對貿易逆差有強烈的反感,認為這使美國成了「輸家」,他曾說:「每一個賺了我們錢的國家都打敗了我們。」但事實上,貿易逆差並無絕對好壞,如馬克宏所舉的iPhone供應鏈為例。若為消減美國貿易逆差,而試圖改變全球經濟金融的遊戲規則和基礎,顯然被世界各國視為噩夢,但也絕非美國之福。
林詩萍(德國/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