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批判前瞻計畫,並諷刺「如果做的事情不對,怎麼做都沒有用」,還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你不知道嗎?」其實不僅前瞻計畫,蔡英文就職以來,通過轉型正義和年金改革,以接近政治清算的手法,激怒綠營心目中的政治異類,在鞏固自身營盤之餘,還想收堅壁清野之效,然而整個社會已被攪得更趨激進,更陷裂解和對立,兩岸制度性互動更陷入停滯狀態,寒潮洶湧而來。
蔡英文去年挾勝選餘威,本想在兩岸議題上藉勢造勢,然而事與願違,對外有巴拿馬斷交衝擊,對內非但未因就職以來的政治清算提升民意支持度,反呈持續低迷的態勢,且接連正面遭遇激進的政治異類如影隨形的「陳抗」,不得已,幾番取消既定行程。就任才滿一年,何以落到這個地步,難道真是蔡英文口中因為「中共打壓」或「因為人們沒有耐心」(That was because people here are impatient)嗎?
俗諺「三十年風水輪流轉」,在台灣走向民主化的過程中,「民意如流水」更經常見諸媒體。蔡英文和綠營藉由學運世代的衝撞體制,占領國會,占領行政院,一時之間的確意氣風發,「天然獨」自此琅琅上口。而這正就是綠營擅長經營的民粹,曾幾何時整體民調竟出現翻轉,與其說「人民沒有耐心」,不如說,「載舟覆舟」來得更準確。從巴拿馬斷交案件,更可看到國際形勢的變化。
柯文哲借前瞻計畫提出「方向論」,其實也可以概括蔡英文的整體施政方向,當然也不必排除柯文哲有意接續在雙城論壇拋出「兩岸一家親」以及「兩岸生命共同體」的話題。排除柯文哲的動機或個人政治利益,台北和上海的雙城論壇可以續辦,以及柯文哲從墨綠轉而有意構建兩岸最低限度的互動共識,這就是認知的變化和方向的調整,同時可以感受到,已稍稍為陷入寒潮的兩岸帶來些許暖意。
柯文哲沒有提「九二共識」,但「兩岸一家親」要比「九二共識」親切得多,更何況「兩岸一家親」在本質上強調兩岸本屬一家,趨同成分遠大於分歧。與蔡英文所提「保持現狀」,只是為揚棄「九二共識」找尋替代完全不同。
蔡英文的「保持現狀」在相當程度上,就是要對岸承認「天然獨」,講得中性點,也可說是「後九二共識」,即排除「九二共識」之後,重建新且承認台獨的兩岸共識。但就對岸言,既然失去最低限度的政治共識,和蔡英文自無互信可言。
在中國大陸崛起和「九二共識」落空的脈絡下,巴拿馬所以會選擇和蔡英文口中的「這個國家」斷交,原就在意料之中,並非呂秀蓮具有先知的能耐。
蔡英文的領導威望隨著民意支持度的下跌,在民進黨內已出現不同表述,從台南市長賴清德拋出「親中愛台」,各方話題即接連不斷,地方首長頻頻出現「知中」、「和中」和「愛台」、「保台」作出的聯結,看似黨內在意識形態上出現分化和裂解,各唱各的調,其實更預示蔡英文「保持現狀」的台獨訴求已難以為繼。
一個新的三刃效應已然形成,即深綠要求更綠,深藍當然更藍,兩岸制度性交流自是更冷。
對岸過往以「定海神針」強調「九二共識」,然而最近已不彈此調。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選出的下屆黨主席吳敦義回覆對岸總書記習近平賀電文,只見「九二共識」未及「一中各表」,與此前強調「九二共識」一定要接續「一中各表」,已見調整。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岸未回應吳敦義國共領導人會面的提議,這又是一個訊號,即透過國共交流創造惠台「紅利」的空間正在收窄。蔡英文若無法斷然調整,要從「後九二共識」回歸「九二共識」,自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