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亭和美國總統川普在二十國集團(G20)德國峰會的互動,備受關注。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臉書上,還率先放置了一張川普和普亭首度握手的幾秒鐘畫面,這顯示梅克爾扮演穿針引線的關鍵角色,自是不可言喻,二○一七年的德國峰會更賦予了領導人外交的實質意涵。
梅克爾成功把一場領導人過場的大拜拜,變成了一個可以進行實質領袖意見交流,並且形成決策的平台,她不但發揮了德國作為歐盟共主的大國地位,而且還充分展現德國作為東道主的協調本領。俄美領導人選擇在這樣的條件下見面,對俄羅斯而言,至少達成幾項目標。
首先,平等尊重。俄羅斯外交的原則,一向是強調相互尊重、地位平等。在川普深陷「通俄門」調查的風暴中,兩國領導人見面所需要的政治信任並不具備,更何況美國正在塑造俄羅斯干涉總統大選,和駭客入侵網路以威脅全球的「俄羅斯恐懼症」輿論。
因此,這次「雙普會」,就是把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變成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會晤型談判。特別是雙方在國際場合的峰會上見面,既公開又透明,全球媒體都聚焦關注,此時再指責「通俄門」,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川普和普亭在第三國見面,彼此沒有高低之分,誰也不用屈就於誰,成為普亭進行領導人外交的最佳時機。
其次,求同存異。這次「雙普會」,普亭是有備而來,且見機行事的;川普則是順勢而為、姑且聽之。但是要如何在國際場合中達成互惠雙贏和求同存異的目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須具備才行,德國峰會可以提供這一條件構成媒合。
美國和俄羅斯當前對於雙方交惡的爭議,在於美國斥責的幾個方面:一、川普在峰會前夕訪問華沙時,公開指責俄羅斯支持敘利亞和伊朗,是不利於區域穩定和國際反恐。二、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西方並不承認,況且烏克蘭東部頓巴斯的內戰尚未結束,俄羅斯要對此負責。三、俄羅斯干涉美國內政,以駭客入侵網站和媒體宣傳操控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對這些主要指責,普亭準備了一套求同存異的因應方案。
普亭設定的目標很具體:一、與川普能夠成功進行會晤。二、展示解決敘利亞停火的機制「阿斯塔納會談」的成果,勸說川普同意並且參與。三、為了使美國同意解決烏克蘭的停火機制「明斯克協議」繼續運行,俄羅斯主張建立美俄通報運行結果的雙邊管道,使美國有了參與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平台和權力。四、成立美俄網絡安全合作小組,以期崩解「通俄門」的魔咒。五、主張自由貿易,為解除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提供國際合作的基礎。
總體而言,俄羅斯已經達成這次參加G20的目標。而普亭這次的身段相當柔軟謙和,讓美國主流媒體,特別是CNN對其神態自若和自信沉著感到不可思議,這下子恐怕讓美國傳統建制派更加坐立難安了。
普亭成功把阻撓美俄關係的球丟回美國,還替川普準備了擺脫「外交新手」的回擊武器,不得不說普亭突圍的堅毅精神和靈活手腕是相當深邃有力,而令人印象深刻了。
胡逢瑛(桃園市/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