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振裕
平日總是活潑外向、相當有領導力的琪琪,感覺像洩了氣的球般無精打采,整個人悶悶的。觀察她不對勁兩天了,趁著她獨自清洗餐具時,我才過去探詢。
「老師發現妳這一兩天悶悶不樂的,發生了什麼事嗎?願意說給我聽聽嗎?」琪琪眼眶立刻泛紅,望著我說:「除了惠惠,其他的人都不理我了!」班上只有七個女生,如此說來大多的人都故意疏遠她,而平日人氣很旺的她,突然遭受冷落,一定有原因。
「妳有做了什麼對不起她們的事嗎?」琪琪想不透,搖了搖頭。「你最要好的朋友也不理你嗎?」琪琪也感到莫名其妙:「也不是不理我啦!就是感覺怪怪的。」
「你要不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我試著引導她:「比如說,誠心地問她:『我最近是不是有做出讓你們不舒服的事?要不為什麼我感覺你們不理我了。』如果她們都不說,老師再介入幫妳處理。妳願意試試看嗎?」
我試著引導她自己去面對問題,鼓起勇氣去探究原因,或許從同儕間的反應,修正自己的言行,遠比老師一針見血的刺激來得實惠多了。琪琪對我點了點頭,我微微笑對她說:「加油喔!」
琪琪活潑外向,領導力強,說話強勢了點,難免會無意傷了人,至於果真如此?我想得讓她自己試著解決看看。
適巧隔天我請了假,也不知道琪琪是否真的付出行動,去了解、解決她和好友間的心結,但我的心懸著這個問題。隔一天到校,我再私下找來琪琪探詢。
「你的問題解決了嗎?」我微笑著關心,琪琪露出一臉靦腆,點點頭:「嗯哼!」「她們對妳有什麼建議?」「她們說每次討論問題時,我的意見很多,而且講話很大聲、很兇。」勇敢地說出別人對自己的觀感後,琪琪嘆了一口氣。
「其實老師真的欣賞妳勇於發表的精神,只是有時候我們也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我舉自己的例子說,「像老師有時求好心切,希望某些人能趕上進度,有時也會因心急而大聲起來,讓人感覺很兇的樣子。」或許因為有人能明白自己的感受,琪琪笑了,我說:「沒關係的,我們一起加油,稍稍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然後有時先聽聽別人的意見也不錯唷!」琪琪同意我的建議,笑得無比燦爛。
很開心,琪琪自己解決了問題,也發現她在同儕間需要改進的問題點。其實孩子是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師長適度的引導,遠比直接介入來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