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不忘痛史

圖與文/黃議震 |2017.07.05
4058觀看次
字級
民國三十六年七七紀念廣播詞全文。 圖/黃議震
抗日情報英雄長江一號李鐵生軍裝。 圖/黃議震
抗日情報英雄長江一號李鐵生獎章。 圖/黃議震

一八九四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自此開始日本一再侵華的血淚史。

自一八九五年台灣的割台之役、一九一五年西來庵事件、一九三○年霧社事件、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無一不是血跡斑斑的痛史。

今年七月七日,適逢七七事變八十周年,一切紀念活動卻較往年低調。以往軍史館每逢五、十周年,必定舉辦的七七抗戰周年展,今年改以「國防部軍事媒體特展」,並於所公布實施計畫中的第三項「規畫構想」:「欣逢本部軍事媒體成立週年,規畫於軍事新聞通訊社七月七日成立之日,同時也是別具意義的『七七盧溝橋對日抗戰』八十周年紀念日舉辦開幕典禮,將各軍媒依序分區介紹……」,並以「軍媒的故事詳述各單位沿革……文物、史料、檔案、刊物、設備、影像及模型等物……」展出。

其中相關主題有成立於民國三十一年六月一日的漢聲廣播電台、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七日的軍事新聞通訊社、成立於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日的青年日報社、民國四十二年七月十五日的勝利之光雜誌、民國四十三年一月的奮鬥月刊……乃至成立於民國六十八年一月一日的莒光園地。

展覽主軸立意清晰,規畫縝密,完整地表達了軍事媒體對於國防的重要貢獻,但若是以抗戰勝利隔年七月七日所成立的「軍事新聞通訊社」為展覽規畫發想,則對於紀念七七對日抗戰八十周年,顯得過於隱晦而迂迴。

八十年前,盧溝橋事變爆發當時吉星文為宛平縣守軍軍團團長,艱苦堅守宛平縣二十九日,而打響全面抗日第一役,其子吉民立近日接受《聯合報》記者程嘉文訪問時,對於軍史館的七月展覽規畫表示「可以體會國防部有許多苦衷,但難免遺憾」。(註)然而,之於可憐無定河邊骨、老母寡妻孤兒飲泣巷哭、遙設虛祭者,不是只有遺憾。

從一八九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五十一年間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蹂躪,苦海一片,多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骨肉分離?其中苦難豈是今日的我們所能想像?

張曉風教授為文〈寫給外公──兼懷上一代的英靈〉言:「苦難未必只發生在中日戰爭啟端的一九三七那一年」,的確!歷史不能遺忘,經驗必須記取。

如今抗戰爆發八十周年,老兵凋零所剩無幾、中樞停辦紀念活動,所幸松濤社及許許多多有心人士,奮臂疾呼,否則這慷慨壯烈的抗戰史頁,恐怕都將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轉,湮滅、殆忘!

註:出自《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報導〈

盧溝橋事變八十年.七七抗戰展軍史

館今年停辦〉一文,民國一○六年四

月三十日。

活動訊息:

【我愛國旗──七七抗戰八十周年紀念大會】

❶七月七日下午二時,於華山一九一四文創園區「約茶不夜」空間舉辦「救國與殉國」歷史文物展覽開幕典禮,以紀念七七抗戰八十周年;展期:七月七日~七月二十三日。

❷七月八日下午二時,於華山一九一四文創園區「紅磚六合院西一館」舉辦「抗日戰爭殉國國軍暨犧牲國民追悼儀式」,並放映陳君天導演製作之「真相,盧溝橋事變八十周年紀念特輯」電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