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鴉片戰爭還是 茶葉戰爭?

文/余遠炫  |2017.07.03
5652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中國歷史上,常以清朝道光年間一八四○年發生的中英「鴉片戰爭」,當成近代史的分野。清朝向來以天朝自居,從康熙後期,就逐漸朝鎖國方向,涉外事務上趨於保守,英國在十八世紀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成為新的海上霸主,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馬嘎爾尼為特使,要與清朝乾隆政府進行貿易,但特使團被扭曲為朝貢團,更因跪拜禮儀問題,英使無功而返。

英國本土因為氣候較寒冷,所以並無茶葉生產。但從十七世紀,荷蘭人引進茶葉後,英國皇室開始迷戀茶的芳香與滋味,尤其是查理二世的皇后凱薩琳,對茶葉更是情有獨鍾,並將貴族仕女變成飲茶的愛好者。於是英國從皇室到貴族至民間,喝茶變成了時髦又高級的享受,從中國進口茶葉的英國東印度貿易公司,靠著販賣茶葉,業績蒸蒸日上。

英國需要中國的茶葉、絲綢與瓷器,每年被中國賺取大量的白銀,但中國卻不太需要英國生產的物品,雙方在貿易上出現明顯的逆差。為了解決貿易逆差問題,英國商人發現中國人喜歡吸食鴉片,於是大量種植罌粟花,生產鴉片賣給中國,果然把白白亮亮的銀子賺回來,更讓中國的白銀不斷的流失。道光皇帝發現問題嚴重,不僅白銀流失,國人健康也受影響,因此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查緝鴉片,影響英國商人的利益。

英國國會後來通過出兵遠東,於是這項原本被英國人視為貿易糾紛的案子,頓時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中國的史書上稱為「鴉片戰爭」,英國史書卻稱為「貿易戰爭」,認為這是因為貿易而引發的戰爭。不過旁觀的法國人則認為這確實是「鴉片戰爭」,雖然英法兩國在海外時常結盟,但在這段歷史的反映上,卻能秉持客觀。

這一仗把天朝帝國打敗,卻沒有打醒,一直到日本發動海戰,甲午戰爭打敗清朝時,才有了徹底領悟走向改革,但改革結果,卻仍以失敗作收。

英國則繼續在印度等殖民地種植與發現茶葉,甚至宣稱印度才是世界上最早有茶葉的國度。「鴉片戰爭」的背後,實際上茶葉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