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水汙費分階段開徵,家戶水汙費原定明年開徵,不過,環保署考量下水道普及率只有三成左右,若開徵對大部分民眾不公平,因此,公告家戶水汙費暫緩徵收,若以每人每天用水二百五十公升、約八成轉為汙水來計價,等於幫每位民眾每年省下七十三元水汙費。
環保署二○一五年發布新版「水汙染防治費收費辦法」,是該法立法九年之後首度開徵,為減緩衝擊,水汙費採分階段徵收,二○一五年五月一日起,已經開徵畜牧業以外事業及工業區專用汙水下水道系統,今年一月一日起再增加畜牧業。
家戶水汙費原預訂於明年加徵,不過,因立法委員、政務委員、環保團體都對開徵頗有意見,環保署於上月底公告暫緩徵收,未來是否徵收將另定。
環保署指出,針對家戶汙水,民眾要繳兩條,一個是下水道使用費,目前只有台北市、高雄市開徵,另一個則是原訂於明年開徵的水汙費。根據環保署原本規畫,家戶水汙費以一度水零點八元計算,若以每人每天用水二百五十公升計算,等於一個人一年要繳七十三元。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葉俊宏表示,水汙費是針對排放汙染而徵收,用意是透過收費減少汙染,像是事業單位、畜牧業等可以藉由提升設備減少汙染排放,就可以減少繳費,達到減汙目標。
不過,立委、環保團體等都反映,即使收了家戶水汙費,民眾仍沒辦法減少排放,葉俊宏表示,經過整體考量、採納公民團體意見,也認為現在下水道普及率低,沒有下水道的地區卻要被徵收水汙費,民眾想要改善又無可奈何,對於這些民眾不公平,因此才決定暫緩徵收。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樺表示,本來就不該開徵家戶水汙費,因為民眾沒有汙水下水道,根本無從處理排放的汙水,鼓勵減少生活汙水,要鼓勵民眾節約用水來達成。
至於未來是否會再開徵?環保署指出,要視汙水下水道是否普及等來決定是否適宜開徵,或者透過其他形式開徵,但是都還要再研商,目前就是暫緩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