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受幽門括約肌的控制,從胃一次一小量放行,進入十二指腸。十二指腸是小腸的最前端。當胰腺和十二指腸偵察到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胰腺和十二指腸便分泌各種消化←:澱
粉←(Amylase消化澱粉)以及蛋白(Protease消化蛋白質)和脂肪←(Lipase消化脂肪)。這些消化←把食物化解成身體可以使用的營養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胰腺則製造碳酸氫鹽緩沖酸性,使酸性食物不致於把小腸燒出洞來。當食物經過十二指腸時,由肝臟製造後儲存於膽囊的膽汁,被分泌出來乳化脂肪以利消化。
小腸壁比較薄,使它易於吸收消化成的營養,進入血管輸送到肝臟處理。小腸的長度大約二十二英尺左右。小腸內部布滿微小的手指樣的突起物,叫做絨毛,看起來彷彿是長絨的地毯一般。這種突出物,可以大量增加吸收養分的面積,使吸收面積高達二千平方英尺,幾乎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
小腸容易受到膳食不當、某些藥物和疾病的傷害。如果絨毛遭受破壞,使食物吸收不良,可能導致所謂的腸漏綜合徵。在健康的小腸裏,特殊的免疫細胞,會在養分上掛上標籤,告訴身體這些養分是安全的。沒有這些標籤,身體會以為是外來的侵略者。免疫系統便會製造抗體來消滅它,在受傷害的腸子裏,掛標籤的機制變得紊亂,引起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的徵狀眾多,諸如,疲倦、慢性皮疹、頭痛和關節炎等。
一旦食物經過蜿延曲折的小腸後,可以吸收的養分,大體上已經被吸進血液裏。在小腸的後端,也就是接近大腸(結腸)的一端,吸收維生素A、B12、D和E。那裏有一個括約肌,叫做迴盲腸瓣(活門),控制廢物進入大腸的速度。如果消化不良,有些食物沒有消化,這些沒有消化的食物到達這裏,壞大腸菌使它發酵而產生氣體,引起腹脹,這就是所謂的腸過敏綜合徵。它的表徵,除了腹脹外,還有便秘、腹瀉和腹部痙攣。
(本文作者為前美國安德遜癌症中心醫學專家、自然療法醫師、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