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走出去,視界更寬廣──移地教學 文/知瑄 |2017.07.01 語音朗讀 17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大與學院同學的「佛學金頭腦」佛學搶答時間,彼此歡喜融合。圖/知瑄 大寮出坡。圖/知瑄 「佛學金頭腦」──運用手機連線作答。圖/知瑄 文/知瑄 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佛光山叢林學院平日除了在本山學習解門與行門的課程,也有移地教學,讓同學在思想觀念上能與時俱進,全方位學習。 叢林學院女眾學部日前安排十八名學生到佛光大學移地教學。院長妙凡法師在行前勉勵同學,應以「自覺、自理、自助、自發」的態度來學習。課程內容豐富多元,邀請各領域學有專精的學者如萬金川、郭朝順、高明道、陳一標、佛光山副住持慧峰法師、覺冠法師等,講授藏經版本、中觀、唯識、巴利文獻、空及禪淨等思想,全程以遠距教學方式連線,讓在院的同學也可以同步上課。期間並與佛光大學的學生交流互動。 行程中,同學特別走訪星雲大師早期宜蘭弘法足跡,由任教於佛光大學、專研台灣佛教史的闞正宗老師領隊,參訪蘇澳的岳明新村、早期村落的榮民之家(現為榮民醫院)、員山鄉同樂村、礁溪圓明寺、以及頭城念佛會善慧寺(舊稱「募善寺」)闞老師提到:「唯有走出去,才知道眾生的需要。也因為大師走入民間,深刻體會傳統信仰與風俗對一般民眾的重要性,進而開創人間佛教的各種弘法行事,如佛陀紀念館每年舉辦的『神明朝山聯誼會』即是一例,開啟各宗教融合的契機。」 除了解門課程,同學也參與佛光大學「佛光山百萬人興學大悲懺法會」各項籌備工作,從寮房打掃、房務、便當製作到會場布置,皆有同學的身影。此外,還與佛光大學的師生共同出坡作務,從中學習規畫實踐和集體創作的精神。 主辦單位更精心安排了一場佛大與學院同學的「佛學金頭腦」佛學搶答時間,運用線上軟體「KAHOOT」手機連線作答,過程中歡笑聲不斷,彼此發揮創意,合作完成答案。 七天的課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院長萬金川教授表示:「每堂課的內容都是老師們濃縮的精華。」每位老師更勉勵同學應效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精神,於道業上要能不忘精進。以下摘記授課老師對同學的勉勵,已饗讀者。 萬金川教授 很多的學習一定要在生活大眾中,學習與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相處,學習在一個團體成為受歡迎的人,學習看別人的長處並隨喜讚歎,包容他人的短處。 慧峰法師 說明 「空」的般若和二十個我見。透過觀照自身的我見與執愛,從中觀察五根對外境所產生的執著。 覺冠法師 學佛,要將基礎打穩。學佛是一生一世,佛道是生生世世,慢慢走,不要貪快。佛教的未來在你們手上,要有中道遍觀全局的智慧,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及思辨能力,從中開展出智慧。 陳一標教授 為什麼會生氣?當瞋心種子現起而生氣,又會回薰瞋心種子,因此瞋心愈來愈大。所以每次生氣,不要去「檢討別人」,而是反省自己。唯識學很強調薰習的力量,必須正視雜染種子的黑暗面,從中轉化為光明面。 郭朝順教授 人間佛教主張用「覺」性來看自己,以「教育」為基礎,透過佛教的思想,在人間佛教實踐,找到解脫的道路。 行程圓滿前的座談會,擔任生活老師的妙迦法師說:「此次的移地教學等待了十年才因緣具足。看到大學生與學院同學互動融合,以及同學們的心得分享,令人感動。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讓彼此交流、學習!」 萬金川院長將佛教學院的學生定位為「出家與在家的橋梁」,透過僧俗互動,讓出家者與在家佛弟子共同兼負弘法重任,讓佛教更為現代化,生活化。 招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 07-6561921 轉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前一篇文章 第228課.課文 勤奮中打發時間 下一篇文章 第229課.課文 學習靈巧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8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09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10【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五日念佛修持與佛接心 成就人間淨土 【叢林風光】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 發菩提心 走上覺醒之路【叢林風光】叢林修持 體證道在當下【叢林風光】薪火傳燈 叢林傳承與開展【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