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東山高中國中部考生俞心喨,作文寫舅舅婚禮的啟示,「婚禮思辨」筆法生動細緻,文末評議習俗的省思,心測中心選為全國作文範本。圖/喻文玟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目為「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台中市東山高中國中部考生俞心喨,作文6級分,成為寫作測驗的範本,「…再嚴謹的禮俗,兩個人不懂相處,終究走不到永遠。」她以舅舅婚禮為主題,描述嫁娶禮俗細節,文末筆鋒一轉,談愛情相處,文章夾敘夾議,感性評議收尾。
俞心喨的作文獲得國文老師丘梅君肯定,丘梅君說,俞心喨寫作最大特色「不會刻意套用名言或華麗的詞藻」,鋪陳流暢,文字有感染力。這篇範例的亮點在最後三段,突破婚禮的結局,談習俗的省思,從場景能轉化變成深刻的評議,很有層次深度。
「這是我思考最久的一篇作文!」俞心喨從國小開始寫小說,一看到今年題目「很難寫,不知從何下手」,想了六、七分鐘,曾考慮寫新年、端午節的主題,但是「感受一片空白,有點心慌」,靈感乍現是舅舅的婚禮曲折,決定寫下禮俗帶給她的感受和現實的啟發。
只要是字都看
國二發表小說
俞心喨說,國二開始在penana小說平台嘗試發表《傾城鬼醫》穿越小說,已累積四萬字,準備會考而停筆,曾用過「孤魂」、「凡容」兩個筆名。
俞心喨回憶自己從幼稚園就愛看書,看不懂字照讀不誤,國小開始大量閱讀,中、西文學、傳記、小說、古文、詩詞…「只要是字都看」,並保持寫日記的習慣。
挫折化成文字
轉為紓壓管道
國文老師丘梅君說,她個性文靜、心思細膩、不愛出頭、很有正義感,有時不捨她的多愁善感、對人性省思太深刻,擔心她受傷。俞心喨說,生活、人際有挫折,都會化成文字,變成一種紓壓管道。
俞心喨國一曾想當建築師,後來還是熱愛文學,想要寫作,雙親都是老師,但擔心女兒當作家會餓死,這次會考成績5A、7個+,可望考上台中女中,她想趕快重拾創作的筆,也想挑戰寫武俠小說。
此外,北市中正國中學生戴珮程也被選為作文範本。她從小在印尼成長,父親為印尼華僑,她書寫伊斯蘭教齋戒月的傳統習俗,看到穆斯林「餓著肚子忍著內心的欲望,為了達成教義,表現人的意志力」,特殊題材獲得評審青睞。
台南市建興國中女學生楊念瑤是老師眼中的「閱讀小公主」,即使課業繁忙也會每天看五、六本課外書,今年國中會考寫作題目是「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她以孝女白琴切入,以「我看見了救贖」,拿下滿級分也是作文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