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速寫】 黛 絲

文╱林薇晨 |2017.06.09
14197觀看次
字級

文╱林薇晨

我經常上髮廊洗頭髮,作為蕭索日常中少數的消遣之一。壓力來了的時候,洗髮如同理清千頭萬緒;壓力走了的時候,洗髮就成了犒賞,最實際的一種討摸摸。無論如何總是快樂事宜。

幾年前賃居某個老式社區,小巷小弄枝枝椏椏交錯,其中開出幾家髮廊或新或舊,正像枝葉間的玉蘭。髮廊總是香噴噴的,洗髮乳與潤絲精,髮膠髮蠟髮油,痱子粉,牛奶皂,刮鬍膏與花露水,各式各樣化學藥劑,吹風機熱熱一吹整,彷彿整日都能被那芬芳圍繞,以氣味作為自己的防護罩,與世隔絕。每次上髮廊洗完頭髮之後我總有一種新的獨立的心情。

髮廊洗髮的功夫及其收費未必相關,有些傳統家庭式小店的手藝比富麗摩登的沙龍更要精湛,令人流連。那時我經常拜訪一間家庭式髮廊,主人是個年逾花甲的老師傅,雖是居家生意,一律襯衫西褲扮相,長袖反摺至肘彎,給他洗頭很有一種座上賓的過癮。頭髮似乎有它自己的意志,雖是自我體中長出來,長出來後就演化成另一種生命了,因此養頭髮如同養寵物一樣難。然而,給那老師傅洗頭的時候,抓抓搔搔,百轉千迴,我可以感到桀驁的長髮在他手心漸漸變得馴服,柔軟,任由他領導。整匹長髮一時給虛虛攏在腦後摩挲,一時給撥至耳朵兩側捲捲搓搓,一時窩在頭頂隨指尖揉捏旋轉像要轉出連環金星,一時又被拉得高聳參天,那師傅伸長雙手從髮根緩緩向上拔出一團雪白豐滿的泡沫,拋進水槽,再將上述諸般步驟來過一遍。我坐在鏡前,完全無心翻閱雜誌。不知為何那店總是只有我一個客人,因此老師傅也不忌諱曠日廢時,在沖水前往往要抓上三十分鐘。指甲修得不銳不鈍,泡沫星子沒有一次濺上臉或衣服。

且那師傅並不多話,總是靜靜施力,難得含笑說一句:「今天天氣很好。」午後的陽光悠哉晒進小巷轉角,店門路面一個大大的白漆「慢」字上,有點燙金。洗頭髮時我不太聊天,避免與設計師生出交誼,否則之後礙於情面,總不太好意思表達自己的需求,那就難有鬆泛的效果了。銀貨兩訖即可,其餘都不必談。

乾淨是一種減法,整齊是一種除法。髮廊的客人汰去腦上的烏煙瘴氣之後,終於輕盈一點,飄飄欲仙了。塵埃的重量積積累累,有時就能壓垮一副肩膀,或許洗滌即是一種割捨的儀式,讓身外之物都散開。

搬離那老式社區之後,沒再遇過更好的洗頭師傅。常常想著要回去,要回去,畢竟不是日日行經的地點。擁有了這樣美妙的體驗,此後每次嘗試都帶有複製的渴望,企圖在另一家店另一隻手心尋得些許類似的餘韻,可是漸漸覺得苦惱了。也許是在騎樓的小髮廊洗髮,洗完立刻染上佛堂燒香的煙雲;也許是在別具規模的大髮廊,洗髮形同各種染燙空檔的瑣務,總得等候設計師撥冗。還是在那老師傅的店裡,最能感到他對於自己的才華的尊敬。

十年前濱崎步翻唱老歌〈teens〉:「你曾對我說短髮不好看,我說長髮不方便,可是終於被你說服了,留了長髮。」歌詞中敘述的年少情懷,如此浪漫可貴,但也隱隱可見長髮恆久作為繾綣的象徵,終於變成一種美的規訓,令人當起頭髮豢養的寵物。當然,也不僅僅是長髮,但凡涉及維持,不拘長髮短髮直髮鬈髮紅髮藍髮真髮假髮,到底都是一座金絲籠。

也許哪天我受不了了,悉數剪去,徒留童山濯濯,無關修行與宗教。也許哪天我年輕不了了,就讓白髮三千丈流成緩緩的冰河,流進歲月的水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