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民初的著名篆刻書畫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一九一七年繼配夫人施氏在上海去世。辦完喪事,兒子交給吳昌碩一份奠儀禮單。吳昌碩接過禮單一看,送禮的人大都是並不富裕的左鄰右舍,而那些曾向他要過書畫的達官權貴一個也沒有。吳昌碩對世態人情又有了更深的體會,他決定對此「幽它一默」。
吳昌碩親筆用工楷書寫謝唁,並附畫作一幅。接到「謝唁帖」的人,個個喜不自禁。因為在當時,吳昌碩的書法和畫作已是寸紙寸金。吳昌碩深知,此事傳開,一些達官權貴肯定會後悔沒有在施氏的喪禮中送上一份「奠儀」。
果不其然,一天,吳昌碩的朋友對他說:「昌碩兄,喪事辦完了,還有幾個人想補送奠儀。」
吳昌碩說:「你去說,這次不必事後補送了,就等以後我死了一起送吧!」
吳昌碩幽默諷刺顯貴的本事真是一流:
上海房地產商哈同過生日,想請吳昌碩畫一幅畫。不料,吳昌碩聽說哈同最早是靠販鴉片起家的,於是決定不畫。
當時,哈同是英、法兩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他一方面誘以重金,另一方面又托人向吳說情。吳昌碩便決定給哈同畫一幅叫他終生難忘的畫,於是,他畫了一幅柏樹圖。
當哈同看到柏樹葉子畫得比一般的柏樹葉大時,就問:「柏樹葉子如此之大,這裡是否有什麼含義?」吳昌碩說:「不妨倒過來看看。」哈同倒過來看後說:「是一幅葡萄。」
此時吳昌碩正色慨然說:「我就是這個意思。」
哈同不解地問:「為何要倒畫呢?」
吳昌碩忍不住笑了,說:「我是按照你們辦事的邏輯畫的,你們喜歡顛倒,把黑說成白,把好說成壞,當然我給你的畫也只好顛倒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