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翼而飛」,又作「無翼而飛」,指沒有翅膀也會飛走。原比喻消息、言論等不待推廣便迅速傳播,後「不翼而飛」多用來比喻物品無故遺失。典出《管子.戒》:「管仲復於桓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謹聲,以嚴尊生,此謂道之榮。』桓公退,再拜,請若此言。」
故事原是說春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有一年春天打算去東海邊出遊,再轉往南邊。消息傳出後,有人便說:「桓公這次出遊,有如古代賢王出巡。」桓公聽了十分不解,便請教大臣管仲這話是什麼意思。管仲說:「古代賢王春天出巡是為了體恤民情,視察農事是否順利,這關乎國家的民生大計,而不是為了遊玩。如果為了遊玩而勞民傷財,必定會引起民怨,導致滅亡。」
因此管仲乃勸諫桓公說,他貴為君王,所說的話傳播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翅膀也會一下子飛到千里之外,告誡他一定要謹言慎行。「不翼而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另典源尚有《莊子.人間世》:「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