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阜康為了堅持街舞表演的理想,選擇留在緬甸打拚。圖/張阜康提供
【記者曹麗蕙宜蘭報導】「每個人只要身懷絕技,世界就是一個大舞台,要用勇氣寫出自己的故事,東南亞,甚至全世界都等著你來闖蕩。」曾被《商業周刊》專題報導名列四位「台灣哥倫布」開路英雄之一的張阜康,是佛光大學政治系(公共事務系前身)畢業生,二○一三年起開始赴緬甸打拚,最初的一年,他隨時都想打包走人,過了三年,他還是選擇留下,只為了堅持街舞表演的理想。張阜康六月應邀回到母校演講,以「來一趟三千公里的旅行」為題,他的故事激勵許多學弟妹對「新南向」的興趣。
二○一三年退伍之後,張阜康受到佛大公共事務學系主任陳尚懋啟發與鼓勵,和親戚到緬甸打拚,後受聘擔任仰光小火鍋店店長,由於不懂緬文,加上當地電力常中斷,「到了緬甸,才知道那裡真的經常『免電』。」管理十多人的店務營運和食材管銷,他忙到日以繼夜,經常懷疑為何要離鄉背井,「有時真想一走了之」。
「我後來想通了,既然來了就要打開心胸,放下台灣人的姿態。」他開始學緬文,打入當地社會與華人圈,三年後他的火鍋店開了分店,營業額成長數倍,他卻選擇離開,只為追逐自己的街舞夢想。
張阜康在佛大時就是熱舞社副社長,酷愛街舞表演、醉心舞台。在緬甸工作之餘他也參加仰光當地街舞表演,獲得個人優秀的成績,也和當地的年輕人組團跳街舞,在全緬甸排舞比賽得到冠軍,更代表緬甸到新加坡參加國際街舞賽。
二十七歲的張阜康表示,從他在大學教舞的經驗,觀察到街舞產業在緬甸有很大的前景,也發現青少年、兒童街舞的商機是存在的。「我熱愛街舞,也希望把台灣的街舞風格帶到緬甸,未來的理想是在當地開設舞蹈教室,讓更多熱愛街舞的人也有實踐夢想的機會。」
陳尚懋表示,佛大最近以「前進新南向:佛光東協實習計畫」為名,申請教育部今年度「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在所有接受補助的案件之中,受補助的學生人數二十人為全國最多,補助金額超過一百萬元,為全國第二位。
今年將有來自公事系、管理系、社會系與產媒系超過三十名同學,暑假期間前往東南亞實習築夢。佛大積極推動與東南亞地區學術交流多年,從初期的泰國,擴展到菲律賓、明年將增加印尼和柬埔寨等國。
這次邀請校友張阜康返校演講,希望更多同學效法他的開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