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華盛頓電】失眠有救了。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發表研究報告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朱利奧‧托諾尼教授帶領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刺激腦部神經幫助失眠症患者進入深度睡眠。透過這一技術,科學家有可能建造出一種「睡眠機器」,終結「失眠時代」。
這份報告說,人腦有一部分神經,專門控制一種名為「慢波活動」的深度睡眠模式。研究者在實驗中用不會造成傷害的磁脈衝刺激這一神經,促使人腦產生「慢波」,從而幫助人們進入深度睡眠。科研人員認為,這一原理有助於製造出一種「睡眠機器」,治療失眠患者。
但有一些睡眠學專家對此提出質疑。英國諾丁漢大學睡眠學專家瓊‧哈珊說,人們睡覺時,有眼球速動期和慢波睡眠期,這兩種睡眠模式會多次交替進行。因此,「八小時的慢波睡眠」不一定對人體有利。
諾福克和諾威奇大學醫院的尼爾‧斯坦利也說,對於失眠患者而言,問題在於如何入睡,而不是如何「進入深度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