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食安事件層出不窮,近期爆發多起知名商家販賣逾期食品,使用過期原料,或竄改標簽日期,涉嫌欺騙消費者;包括知名餅店維格鳳梨酥,老牌零食蝦味先,逾期十二年的冷凍蝦。不肖業者甚至連感冒藥過期也改標簽繼續賣,這些無良商人如此肆無忌憚,一犯再犯,挑戰公權力,顯示政府機關執法不力,有必要檢討。
多年前一連串黑心油、黑心食品連環爆,促成《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於二○一五年底修訂,嚴格規範食品或食品添加物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等,不得有變質或腐敗、有害人體健康、殘留農藥、染有病原性生物、攙偽或假冒、逾有效日期等,違者可處新台幣六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得命其歇業、停業一定期間;經廢止登錄者,一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訂後,最高罰鍰二億元,外界預期應可得到一定嚇阻作用;不過,各地衛生局稽查人力不足,多賴關係人檢舉,但即使費盡心力查獲逾期食品事件,主管機關如果裁罰金額太低,或者檢警調查後給予緩起訴,最後多半不了了之,黑心商人將有恃無恐。
媒體報導富立洋生物科技公司標榜自然健康樂活理念,結合生物技術與優良水質,為每隻魚、蝦塑造健康環境,從生產到銷售嚴格把關,負責人楊惇智涉嫌自二○一四年起指示員工竄改水產品有效日期,出貨給下游廠商,包括中島水產、有機園地等,台北地檢署日前將楊等七人緩起訴,楊只需繳二百五十萬元罰金,未來不會留下不良記錄。
今年四月中旬,台北市貝果店Milky Cookie被衛生局查獲使用四項過期原料,依違反《食安法》裁罰九萬元罰鍰。主管機關可能依不法行為輕重來衡量罰鍰高低,但區區九萬元罰鍰,根本無法產生嚇阻作用。
近年來逾期食品事件接連發生,包括專營海鮮食品的祥而盛企業,涉嫌以低價進口將到期的魚貨如冷凍鮭魚、鮑魚等,竄改有效期限後,出售給鐵板燒及知名飯店。位於新北市的漁洋國際股分有限公司亦涉嫌竄改有效日期,有些草蝦竟過期九年,販賣給台北多家知名五星級飯店。這些知法犯法的食品業者並非不知道《食安法》的存在,卻選擇鋌而走險賺取暴利,顯然沒有把公權力放在眼裡。這些案件如今已遭起訴,相信消費者不希望看到法院對無良商人高高舉起,最後輕輕放下。
這麼多起黑心食品事件,凸顯人性的黑暗面。無良商人為牟私利,不惜犧牲消費者的健康,根本不適宜從事食品業。長達而言,還須從教育著手,從小培養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良心。
在罪證確鑿的情況下,無良黑心商人必須從嚴議處,勿枉勿縱,否則這些人可能再犯。對於歷年黑心食品業者,主管機關可製作黑名單,供消費者查詢參考,並追蹤後續處理情形,以發揮較大的嚇阻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