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交流 宗性法師:要帶回教材 李祖翔 |2017.05.31 語音朗讀 32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於華梵大學合影。圖╱記者楊祖宏 應宗性法師(中)要求,華嚴專宗學院院長賢度法師(右)帶領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於成一圖書館觀看《華嚴經》。圖╱記者楊祖宏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至圓光佛學研究所。圖╱記者楊祖宏 大眾供花。圖╱記者楊祖宏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於圓光佛學研究所大合照。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李祖翔桃園報導】昨天是「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訪台取經第二日,團長宗性法師在中國佛教會求得「華嚴儀軌等寶,又參訪三所佛學圖書館,收獲豐滿。」他表示,人才若不能回到佛寺,佛教就淪為空殼,所以需要重新調整,而此行重在學習,「但在深度交流後,我們更想將教材帶回去,學還要時習之。」儘管參訪團多數第一次認識台灣佛學教育的興學方法,卻迅速點出需要的關鍵,讓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輪值主席淨耀法師讚揚:「對教育真的很用心。」 教育考察團遇端午連假,但為滿足「取經」目的,中國佛教會延請辦學經驗豐富的華嚴專宗學院院長賢度法師,與中國大陸十一所含括漢傳、南傳、藏傳語系的學院精英交流,除讓參訪團了解興辦華嚴佛學教育的智光、南亭、成一老和尚生平,包括為了在美國辦道場、每天早上背英文的手稿,中國佛教會祕書長修懿法師還介紹台灣多元的佛學院類別,如文化類、僧團類、傳播媒體類,並講解所規畫的行門脩正儀軌、佛教史專題研究等課程。 雖然行程緊湊,二小時簡介完就得趕行程,宗性法師表示,中國佛教傳統採書院式,師生口耳相傳延續法統,然而國際社會變化,教育需與社會接軌,台灣的佛學院正可作為推動當代中國佛教教育的主要參考,所以儀軌、佛學綱要及圖書館,無論時間多短都要涉獵。 中國佛教會因此大方贈予《華嚴供佛齋天法會儀軌》、《華嚴七處九會海印道場供會儀軌》、《華嚴普賢行願修證儀》與《華嚴學講義》、《華嚴宗五祖論著精華》、《華嚴宗史略》,同時帶團閱覽成一圖書館多達三百冊的《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和《乾隆大藏經》、《佛光大藏經》。 下午參訪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文物館、館藏四十萬書籍的博物館和華梵山嵐、阿育王柱;晚間參訪圓光佛研所,由方丈暨佛學院代理院長性尚法師接駕。福建、杭州佛學院與藏傳佛教法師,都對圓光佛學課程感興趣。 深度參訪 大開眼界交流 宗性法師指出,「從前說到台灣著名的佛教教育,會想到佛光、圓光、香光,所以慕名已久。」他認為:「稱圓光佛學院是法門龍象的搖籃並不為過。」中佛協教育考察團期待參訪禪堂、圖書館、教室和生活區,是真的要大開眼界、文化交流和取經。 前一篇文章 中佛協首訪台大 直探生命教育 圖╱記者楊祖宏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著作 法國國圖典藏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6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9【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10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台南三老爺宮、市政府 十二花神轉為孔蓋圖案佛館、南藝大簽署合作 館校合作續添新頁國際蔬食文化節 今世貿重磅登場南屏別院兒童祝福禮 長養慈悲心 岡山講堂校園浴佛 贈智慧筆祈福印尼婆羅浮屠衛塞節 佛教學院受邀同慶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