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佛協首訪台大 直探生命教育 李祖翔 |2017.05.30 語音朗讀 21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參訪佛光山台北道場。 圖╱記者楊祖宏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首訪台大並舉行座談會。圖╱記者楊祖宏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首訪台大並舉行座談會。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為了中國佛教人才的培育與發展,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宗性法師昨率「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一行二十九人訪台,首先參訪以學術走入社會教育及宗教而有顯著成果的國立台灣大學,與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暢談佛教在「中華文化復興」及「生命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對未來六天佛教教育如何延伸到學校、社會的交流抱有高度期待;隨後拜訪佛光山台北道場,由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親自接待,表示佛教能如此交流,在兩岸是一大里程碑。 「戰後過度強調物質層面的成長,忽略了『人』的問題,讓全球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孫效智從四書、王陽明思想談到現行的大學教育,認為國家的砥柱應有心胸寬大、天人合一的慈悲觀,「校園不應是高級職業培訓所,缺少了人文涵養、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他表示教育要用「為何而活、如何生活及如何活出應活生命」為支架,需要帶學生探索人生的終極意義,即宗教靈性的修養、覺醒,目前台灣正重視這一環,台大也成立了直屬校長的生命教育中心。 張亞中指出,接觸人間佛教後會對中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而佛教是宗教,也是生命哲學、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態度,要宏揚中華文化就要宏揚人間佛教。他以政治學角度談法國大革命後推廣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認為在實踐上有其缺陷,但佛教的因果、戒律、善念、一念天堂地獄及民主共和等思想卻能彌補,阻止社會分裂,認為佛教對人類文明有具體貢獻,應對未來發展有信心。 行解並重 才德兼具優勢 社會快速發展,人心浮動,需要明燈指引,宗性法師在聆聽分享後表示,腦中浮現一個畫面:「飄著細雨、颳著風,周圍無光,黑暗中卻有一點點燭光,提醒我們希望的方向」。參訪團對台大傅園、傅鐘、椰林大道及特色建築的參訪感觸良多,宗性法師對前校長傅斯年捍衛學術思想自由的精神也肅然起敬,認為那就是生命教育最好的回應。一如教授所言,大陸教育也面臨「只有技能學習,沒有學術思想傳承」的困境,的確佛教的行解並重,對現代人德、才兼具的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晚間參訪團受到佛光山台北道場僧、信二眾的夾道歡迎。慧傳法師表示,去年「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訪問團」造訪北京法源寺,探索當代大陸佛教教育,又一同與泰國、緬甸佛教交流,讓兩岸佛教走入世界,時隔八月,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再赴台,無疑開創一大里程碑。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輪值主席淨耀法師則表示,星雲大師著眼教育,包括僧團教育,才有今日成就,使佛光山國際化,期待中國佛教參訪後能向上提升、惠及更多眾生。 參訪借鏡 發揮文化功能 「兩岸交流近年頻繁,佛教是重要紐帶。」宗性法師首次見到台北道場,對莊嚴建築震撼,讚揚「台北道場是都市弘法的典範」,甚至作偈:「都市道場佛光山,人間佛教薪火傳;兩岸攜手親又親,血緣既結有法源。」迎來熱烈掌聲。在談及出家人易有慣性思惟,對人才只知要他出家,強調透過這次的借鏡,相信對中國佛教如何走進人群有益,「如教授所言,我們不能把自己侷限在宗教,要透過教育發揮更大的文化功能。」三十日將參訪華梵大學及圓光佛學研究所。 前一篇文章 齋戒月身心鍛鍊 穆斯林封齋 需要你包容 下一篇文章 宜興大覺寺 朝山修持過端午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5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6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7馬鈴薯、酸菜易被誤解 實有益腸道健康2025.05.1608【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09【時光重逢】 聽無,聽有,聽見花朵2025.05.1610佛館、南藝大簽署合作 館校合作續添新頁2025.05.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高雄龍舟賽 佛光山祥龍燈復出成亮點蔬食文化節好口碑 人潮擠滿世貿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台巡演前音樂獻禮多倫多佛光山皈依典禮 弘法本土化有成國際蔬食文化節 買氣人氣強強滾台南三老爺宮、市政府 十二花神轉為孔蓋圖案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