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霞美鎮,與白馬相關的傳說還有:杏埔村也有兩匹白馬,一匹位於寶蓮中學附近的水稻田邊,另一匹位於杏埔土樓;牠們皆為神聖所化。傳說中,如果得之,必是如金似玉般珍貴,牠們偶爾會出來逛悠、覓食,時有村民見之;如有人驚擾,牠們會迅速離開。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在霞美鎮,與白馬相關的傳說還有:杏埔村也有兩匹白馬,一匹位於寶蓮中學附近的水稻田邊,另一匹位於杏埔土樓;牠們皆為神聖所化。傳說中,如果得之,必是如金似玉般珍貴,牠們偶爾會出來逛悠、覓食,時有村民見之;如有人驚擾,牠們會迅速離開。傳說,用女姓黑內衣在白馬回頭時將之頭部罩住,即可得之。
另有杏埔鄉紳洪振興講述:杏埔村流傳著土樓一帶有關兩匹白銀馬的故事。相傳,曾有婦人傍晚挑水到土樓內的水槽裡,可一到白天,水槽的水便少了一層。為了探究原因,婦人夜間躲在土樓內,看見兩匹白馬前來汲水飲用,情急之下婦人就揮動手中的扁擔打了白馬,沒想到,竟打下一塊白銀。傳說,白銀馬就埋藏在土樓底下;也有傳說,杏埔土樓即是白馬穴,附近曾有「尾坑溝」,此溝曾有眾多「皇金」,是一道深溝,夏日裡那兒十分涼快。曾經,杏埔村的白馬就在那「尾坑溝」一帶經常活動,有多位村民親眼目睹。
二十年前,九日山登台廟內有著一艘古舊木船,木船旁邊立著一匹白馬,為白灰材質。現今,登台廟內壁畫上有一文一武兩將軍,他們手上牽著身後白馬的韁繩。塗門街關帝廟有泥塑白馬,霞美當地一些民俗活動,常會焚燒紙糊白馬。與霞美距離不遠的晉江,有著晉江馬,它們為本省具有代表性的馬種之一,屬乘挽兼用輕型馬種。
《安溪縣志》記載明嘉靖壬子年有關相馬術的內容。晉江縣施世祿等人於康熙四十五年(一七○六年)在龍湖宮立的《龍湖祈雨頌電碑記》上記:「……茸鞠諸茂草也,爰塗聖兩萬新馬……」。清嘉慶十五年(一八一○年),東石蔡永謙著的《西山雜志》載有:「相傳唐乾符(八七四年)時,東石林靈仙為避黃巢入閩,率家族驅車北走至此,見綠茵鋪地,松林蒼郁,即搭茅柵憩息牧馬,故有馬柵之稱」(現為晉江縣永和鄉馬柵村)。據記載,晉江馬有千年以上歷史。
綜上所述,白馬定然曾經真實在霞美鎮生存過;然而,傳說只是傳說,部分內容或許只是世人內心的美好願望。古人信奉風水,常認為心理不乾淨的原因,是因為環境髒、亂、差。舊時,百姓居家樸素,物質生活相對貧瘠與單一,但那時的山水卻相對地顯得富有靈性,因而伴隨的是許多樂觀向上的傳說、故事。
而今,明亮
的溪流、池塘
在減少,假如
那些白馬有靈,
大概早已逃離。而今,人們愈來愈注重環境衛生,假如那些白馬真正有靈,何時能夠再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