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
宣仁同聽政日,御廚進羊乳房及羔兒肉,宣仁蹙然動容曰:「羊方羔而無乳,則餒矣。」又曰:「方羔而烹之,傷夭折也。」卻而不食,有旨不得宰羊羔以為膳。
──《甲申雜記》.朱幼蘭書寫
這則護生故事,取財自《甲申雜記》這部書。此書為北宋王鞏所撰,凡四十二條,甲申者,徽宗崇寧三年也;所記上起仁宗,下訖崇寧,隨筆記載,不以時代為先後。
故事發生在宋朝宣仁皇后聽政時期,宣仁皇后有仁慈心腸且深闇生態環保觀念,對傳統儒家對待自然的態度能夠起而行,因而不殺正在哺乳的母羊,不殺正在襁褓中的小羊,這正是尊重自然生態,尊重生命的觀念,一國的領導能帶頭如此作,以正風氣,稱得上是明君。
有一天宣仁皇后聽政,到了午膳時間,御廚進了一道很特別菜餚,庖官還特別介紹,這道御膳裡頭的食材,料理的是母羊的乳房和小羔羊的肉,所以口感肥嫩鮮美。
宣仁皇后聽了,看看眼前這盤特殊料理,皺起了眉頭,心想這也未免太殘忍了,於是動怒的說:「小羔羊還在吃母乳,就把母羊殺了,小羔羊沒乳吃,豈不是要餓死,長不大的麼!」接著又說:「羊還這麼小,還在吃母乳呢,就將牠殺了烹煮來吃,牠還沒機會長大就夭折了,這是不應該的。」宣仁皇后既生氣又難過,將那盤「佳餚」推開,不願意吃。她嘆了一口氣,下旨從今以後不得再宰殺小羊作食材。
宣仁皇后的慈心和對自然生態的觀念,是中國儒道兩家傳統對待自然的思想,作為主政者,一般都會循儒道之理去治理國家和對待自然環境。
殺死一隻小羊烹煮來吃,對身為皇后者根本算不了什麼,或者根本不會去注意或在意此事。但是宣仁皇后注意到了,而且發了慈悲心,愛惜正在餵哺小羊的母羊,以及正嗷嗷待哺的小羊。這樣一位仁慈愛物的皇后,一定也是愛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