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念生致趙恒惕信札。圖/黃議震
蔡念生長期義務撰文的《人生》、《海潮音》、《無盡燈》、《菩提樹》等佛教雜誌。圖/黃議震
民國三十八年,國府遷台後,《人生》、《海潮音》、《菩提樹》、《無盡燈》、《覺世》、《法音》、《今日佛教》、《臺灣佛教》、《慈航》等佛學刊物,對於弘揚大乘佛教正法,居功厥偉。
這些發行不易的佛學刊物中,有遷台續刊者、有在台創刊者,其中《海潮音》雜誌為太虛大師創刊於民國九年一月,至民國三十八年《海潮音》發行人大醒法師渡海來台,《海潮音》得以遷台,繼續發行。
《菩提樹》雜誌,則創刊於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八日,隔年一月八日的第二期,即刊有星雲大師譯森下大圓著《普門品講話》,二月八日發行的第三期,有刊星雲大師撰〈戒牒的話〉、周邦道撰〈八識規矩頌筆說序〉、蔡貢芝撰〈一個最懊喪的新年:由丟鵝說到佛教的戒盜〉等文,洋洋灑灑,規模宏大,其中撰文者「蔡貢芝」,即是蔡念生居士。
蔡念生居士,本名運辰,字貢芝,號念生,以字行,清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年)生於遼東鳳凰城,自幼養成於私塾,十六歲參加奉天省東邊鎮守使馬龍潭(註❶)舉辦的五縣會文大考,名列第二,自此名聞鄉里。
民國十四年五月一日,同為東北籍的莫德惠出任北洋政府農商部代理總長(同註❶),邀蔡念生任農商部祕書。隔年,四月七日張作霖任命莫德惠為奉天省省長(同註❶),二十六歲的蔡念生亦隨莫德惠轉任省府祕書長,莫德惠對於早年有「神童」之稱的蔡念生,自此倚重日深,屢付寵命。
民國十七年五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奉軍接連失利,張作霖決定從北京撤回東北,六月三日夜,張作霖乘火車離開北京,欲返奉天,隔天清晨,抵皇姑屯車站時遭日軍預埋炸藥爆發而亡,同在火車上的莫德惠和蔡念生,亦受波及,「莫氏全身炸傷六十餘處,幸未傷到要害,念生手臂也受到彈片的擦傷。」(註❷)同年,蔡念生隨莫德惠赴日會晤日本首相田中義一,表明抗俄立場,獲田中不干預承諾,達成任務。
民國十八年,爆發「中東路事件」,中蘇斷交,八月雙方邊境開戰,蔣介石為解決中蘇問題,任莫德惠為東三省鐵路督辦兼中蘇會議全權代表,赴莫斯科談判,蔡念生以一等祕書隨行,參與談判。
不料,談判一年多,尚未達成共識,九一八事件發生,日軍占領東北,莫德惠奉命回國,蔡念生仍留莫斯科善後。
民國二十一年三月,偽滿洲國成立,十二月中蘇恢復邦交,隔年,新任駐蘇大使顏惠慶到任,蔡念生才得以交接一切,民國二十二年三月,取道海參威,搭乘輪船,將中蘇談判檔案攜帶回國,結束三年多的出使任務。
民國三十八年,蔡念生以國大代表身分,攜眷疏散來台,寓居台中。民國四十三年,莫德惠「曾一度競選總統,終以總統蔣公為眾望所歸,放棄競選」(註❸),同年莫德惠位登台閣,出任考試院長。
「莫德惠出掌考試院,提名念生任祕書長,並命他的子女莫少柳、莫佩珊到台中勸駕,念生堅持不就」(同註❷),後蔡念生在莫德惠盛情之下以友人身分,協助莫德惠核閱辦理機要,至民國四十八年,蔡念生夫人胡玉珊去世,乃辭謝受知三十餘年的莫德惠院長,致力於弘法著述,自此不復涉足政壇。
蔡念生自渡台後,即義務為《人生》、《海潮音》、《菩提樹》、《覺世》、《無盡燈》等佛教雜誌,撰文弘法。
民國四十五年,佛教緇素名流倡議修訂《中華大藏經》,「十一月十一日,在台北善導寺成立『修訂中華大藏經會』,通過禮聘趙恒惕、屈映光擔任正副總編審,蔡運辰(念生)擔任總編纂」。(同註❷)
為使藏經能彙合歷代典籍,不重不缺,集各藏之大成,蔡念生投入校勘自宋以來數十種不同版本的大藏經,輯錄對照,重新編目,而編成《三十一種藏經目錄對照表解》,此書編寫過程艱鉅繁重,堪稱是一部工程浩大的藏經目錄學鉅著,對於後世大藏經版本研究,至關重要。
蔡念生晚年僑居美國休士頓,和僑居同市的姚宗山、許巍文、香港佛經流通處的嚴寬祜等,共組「德州佛教會」,護持淨海法師興建玉佛寺,蔡念生並於其中捐資成立「放生會」,倡導戒殺護生,民國八十一年一月十六日,於休士頓寓所往生,世壽九十二。
註解:
❶出自劉壽林、萬仁元等編《民國職官年表》,中華書局(北京),一九九五年八月第一版,第四十八、二○○、二○四頁。
❷出自于凌波著《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三)》,慧炬出版社,八十三年七月初版,第三四四、三五一、三五九頁。
❸出自《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二十一輯之〈莫德惠先生傳略〉一文,國史館,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初版,第三一六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