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依釗(《星洲日報》基金會執行長)(中)
文/蕭依釗(《星洲日報》基金會執行長)
古人說「抱本參禪可以悟道」。但佛教經典卷帙浩繁、深奧艱澀、且夾雜很多後人的錯誤解析。這使很多人望佛教經書而卻步。
我年輕時,曾經接觸過一些經書,但讀了幾頁,皆因文句拗口、晦澀難解,而讀不下去。
中年時,有幸讀到星雲大師著的《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以虔敬、莊嚴的心,寫佛陀一生歷劫成道的過程,帶領讀者看見佛陀深邃的智慧與無比的悲願。讓讀者從佛陀的言行教義中,知道佛教的道範。
幾十年來,世間流傳的佛陀傳記,不下百種。但星雲大師著的白話文佛陀傳是最引人入勝的一本。
星雲大師從少年時代起即嗜書如命。成年以後,更是手不釋卷。一生遍讀佛教經典,因此博學廣識、滿腹經綸,信手拈來都是軼文掌故,能近取譬也能藉古喻今,意境深邃、發人深省。而且他的文章如行雲流水、文采斐然,讀他的作品,除了能吸收思想智慧,也是愉快的享受。
《釋迦牟尼佛傳》啟始,我一本接著一本地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後來順應因緣,依止大師,成為佛弟子。
文字弘法 影響無遠弗屆
2012年,星雲大師到馬來西亞主持「大馬好——三皈五戒暨為社會大眾祈願祝禱」8萬人弘法大會。配合弘法大會,《星洲日報》主辦「大師與我」徵文賽。時任集團總編輯的我負責審稿,我從百多篇應徵文章中,發現一個相當普遍的的情況:許多知識分子是因為閱讀了星雲大師的著作而認識佛教、進而皈依三寶。
其中一位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佛教文摘》前任主編梁國基居士。過去的他和一般自稱為佛教徒的人一樣,以為佛教徒只需偶爾到寺廟上香拜拜,祈求佛菩薩保佑,死後再請法師誦經超度即可。後來也是讀了星雲大師著的《釋迦牟尼佛傳》,才恍然大悟,從此篤信佛教,追隨大師以文字弘法為己任。
我在閱讀佛教電子或印刷媒體的文章時還察覺到一個少有人注意到的情況:現代很多佛教文學作者常引用星雲大師以白話文釋寫的禪林故事,只不過他們沒有註明出處。這就意謂著星雲大師著作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大師為了弘揚「人間佛教」,勤於筆耕,著作無數。其中重要作品收錄在365冊的《星雲大師全集》裡。
深入淺出 引進佛門橋梁
我深深覺得,《全集》是星雲大師以大慈大悲心願獻給現代以及未來青年的佛教寶典。
未來的青年愈來愈看不懂古文,而淺白易懂、文句流暢、深入淺出的《星雲大師全集》將是引領他們走入佛門的橋梁,以及認識佛陀智慧、佛教真義、人生真諦的寶典。
我們可以預見,《星雲大師全集》未來將度化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