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男
圖/資料照片
認識星雲大師,是他已行腳全球,布施佛法於人間之後,也在他的人間佛教即為「上善若水」的人性豐富中得益。之後兩度在美術館敦請大師為大眾開示,以宗教之美,闡述人間美妙善行,以及在大大小小的拜見中,得到大師的開導於人間善行之鑰,以心即性,性即理為社會服務。
每次在大師弘法之時,雖然處在一邊角落聆聽微言,即大義凜然,為人性價值起個明確的意義,並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理解中,階階向前,在拾階過程中,如平素前行,了無罣礙,全力奮勵,以及每讀一書(大師鉅論)便有一得,即真實不虛,萬象無象,全在「道可道,非常道」的真實初心。
星雲大師教我人間工作無別於對象,釋我行動之善益,勉我心志堅強於毀譽無礙,且行益大眾,促我為社會闡揚美善合一之道理,其中言論集更為日夜展讀之箴言,我心性信賴大師啟示,永誌無疆。
《中庸》:「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智,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以此喻言則綽綽有餘也。如是言,星雲大師三千萬言之大意,豈僅視其象而未察大善大義之聖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