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美術館 再創另一波文化復興

李碧華 |2017.05.15
1645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碧華 圖/翠光畫會提供

老建築喜獲重生,屏東美術館走過近一甲子歲月,中央斜屋頂與周邊平屋頂,交織出建築物不同的線條語彙。屋頂表面以濃厚東洋氣息的日本黑瓦做裝飾,強調垂直性,概念延伸正面主牆面,密集地出現直線條裝飾,形塑出強烈的外觀意象,也是美術館團隊形塑本美館標誌的靈感來源。

左右牆面布局垂直長形窗戶,靠近中央位置則設計用圓形景窗,使美術館簡潔的外觀有了「點、線、面」美感。建物中的天頂結構全採杉木搭建的橫樑,一覽無遺,加上或圓或方的窗櫺,和有著歐式風格呈葉片狀的圓柱頭,在光影變化中,更添美術館建築獨特之美。

本月展出的翠光畫會,集老中青於一堂,使五十七年歷史更擴散影響力。由藝術創作家何文杞、戴成仁、蔡水林、傅金生、潘立夫等前輩創立的此會,魏徹接任本屆會長,把藝術的種子遠播,再創另一波藝術文化復興的運動。

當今「後現代主義」思惟彌漫,強調的是個人藝術風格被尊重與自由表達。翠光畫會理事長魏徹認為,只要有意願用心思去創作,其作品即視為藝術品,創作者即可稱為藝術家,共負使命的提倡生活美學,提昇社會美育,而「培養繪畫人才」、「推廣社會美育」、「促進社會祥和」,以美術來溫暖美化人心,無異能使社會更祥和寧靜。

iPad應用

數位手繪仿真

傳統媒材

創作者/蘇美珍

愛富三街的香蕉花

科技與時精進,數位手繪已能仿真各種傳統繪畫媒材之詮釋功能,特別是質感與筆觸。

蘇美珍創作的「花系列」著重粉彩及水彩的雙效,為了翠光畫會四十餘人聯展,蘇美珍數次上陽明山取景,只因一位友人提起香蕉是一種花果共生的自然生態,念頭一起,「多少人沒見過香蕉花?」

此念,令她即興提了筆,完成感動人心的佳作。

Candy

「寵物系列」彰顯的是油畫與壓克力彩。Candy是媽媽在屏東娘家的一員,很受寵,蘇美珍曾經問過家人,是因為乖巧才取名Candy的嗎?

也常聽弟媳跟Candy在院子裡說話,方才發現牠那凝聽的眼神真像與自己交談著。蘇美珍邊繪邊想,難怪她是家人的甜心寶貝呢!

藝術生活化

文創包 4 大特色

從小喜愛藝術創作,蘇美珍赴美在矽谷科技業浸淫多媒體製作及電腦繪圖二十餘年,對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具有實務上的近身觀察。

返台定居後,平日生活中旅行頻繁,常以隨身iPad繪圖以解舟車勞頓,漸而愛上數位手繪之便。

1.方便性:使用iPad或平板,隨身、隨時隨地即可起作畫。

2.實用性:作品即數位(存檔),省略掃描製檔的二次加工;解析度任意調。

3.複製性:作品以版畫形態輸出,直接由印刷機製印。

4.環保性:多樣媒材的筆觸發揮,卻無化學顏料的沾染或繁複。

前輩聯展

翠光畫會群英會

鍾照彥之農家

〈水彩〉

人人心中都有一曲溫馨的「農家樂」,綠色綿延的稻田,荷苗穀粒與雞犬相聞的記憶,躍於彩筆中,鮮活宛若昨日。

老畫家很想念童年記趣,紅磚頭砌起的四合院農舍矗立在波波稻浪中,一切很平靜安詳。

許藹雲之排灣美少年〈水彩〉

五官深邃、長相俊秀的少年郎,透出一股英勇的氣概,群山為他歡呼,迎接原住民的特殊氣場。

在屏東縣潮州鎮來義鄉,許藹雲參加了一場古樓村原住民的婚禮,年少的新郎是排灣族女頭目羅木蘭的姪兒,十分吸睛,和賓客一起豪邁的高歌。

何文杞之雙喜臨門

〈水彩〉

大大的「囍」字,象徵著紅燭高照的龍鳳良緣,如此令人欣喜而獻上祝福。這個囍字,薀照老畫家對傳統深情的戀眷。

的確,新時代的新人締結良緣,當下用新潮而熱鬧的形式辦喜事,百年好合所堅持的囍,反而要靠舊時代的牢記。

黃崗之中橫記遊

〈水墨〉

「峰迴路轉白雲間,蒼翠進入眼廉」,把中部橫貫公路用國畫的形式表現,感覺就是大地的奇山大水,貫穿出一股磅礡的悠然。國畫留白,予人更美無限的想像空間。

橫貫公路,無異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十大建設,常存榮光與驚嘆。

【展場顯影】

古樸中

淡施彩妝



屏東美術館主任陳明昌〈右〉與藝術家蘇美珍〈中〉、翠光畫會理事長魏徹攝於美術館前。學養豐富的本團隊,站在第一線無怨悔,對藝術做在地的推廣,拓及全島能量。

內部裝潢現代,古樸中淡施彩妝的屏美館為市民帶來親切而美麗的服務,向「國際性、特殊性、在地性」三方向來規畫展覽,透過「教育性、趣味性」方向發展藝文,成為屏東推廣新基地,也結合資源設備,帶動屏東當地的藝文欣賞風氣外,提升觀光熱潮與都市能見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