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7)

星雲大師 |2017.05.09
2190觀看次
字級

法力無邊微妙難測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法喜充滿体悟真理
泥中洗土越洗越髒
泥牛入海絕了消息
泥多佛大水漲船高
泥船渡河不堪負荷
泥塑木雕藉假修真




自然原理
文/星雲大師


世間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別的「理」,如天理、地理、人理、物理、情理、心理,乃至修行的道理等。一個人希望自己有所進步、擴大、昇華,也有他的理則,以下提供六點自然的原理:
第一、動而後有力:人活著就要勞動。你覺得身體柔弱、體力不夠嗎?可以從事體能性的休閒活動,如散步、慢跑、游泳或者登山踏青等,除了鍛鍊體魄外,還可以訓練恆心毅力、培養突破困難的勇氣等。多一些活動,耐力、氣力自然就跟著來了。
第二、靜而後能明: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容易隨著環境變化而浮躁不安。心一浮動,就像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泛起漣漪,不能如實映照景物。佛教講「定而後發慧」,在每日的生活中,你可以安靜在一個地方,或者閱讀、寫作,甚至幾個小時不動,以寧靜對治動亂,心就容易澄澈如鏡,清明乍現了。
第三、大而後能容: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再好的人也有短處,要彼此包容、諒解,「觀德莫觀失」才是人我相處之道。因此,不論是事業或是交友,你想要大、想要多,你的心量必須擴大,凡事都能夠容納,才容易成就。
第四、空而後能有:佛教講「真空生妙有」,一個茶杯不空,茶水要倒在哪裡?一個皮包不空,錢財放在哪裡?一個房子不空,怎麼能夠進住、布置物品呢?假如你的心量不空,又怎麼能夠擁有一切?所以要空而後才能有。
第五、虛而後能實:無論做人做事,都要留一點餘地。不要像拳頭,統統打出去,就沒有氣力了。所謂:「勢不可使盡、話不可說盡、福不可享盡」,你給別人留一點空間,留一些機會,凡事不必盡其在我,留一點保有實力,才能蓄勢待發。
第六、知而後能行:無論什麼事理、學問,必須要有真知實學,然後才能去實踐。《增一阿含經》說,有智慧的人,對於未知之事,不貿然行事;對於已知且應該做的事,必定盡力完成。追求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上能實踐,倘若知而不行,到最後只是一事無成、空談一場。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間上的事物都不是憑空而有。學習數學,要懂得數字的理則與運算邏輯;要活用哲學,必須以理智探討,思索宇宙萬事萬物的原理,這都是自然的道理。人生要有所增長,以上這六個「自然原理」,是可以遵循的方向。
第一、動而後有力。 
第二、靜而後能明。 
第三、大而後能容。
第四、空而後能有。
第五、虛而後能實。
第六、知而後能行。


──摘自《星雲法語》第四冊 p.91


【成語典故】
法不孤起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在這個世間上,無論什麼事情、什麼道理,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它不會孤單現起;也不是由單純的一個因素而起,必須還要有眾多的因緣條件來成就,因緣條件具備了,就會發生。


原文:《瑜伽焰口》:「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


泥中洗土
原作「泥裡洗土」。指泥水洗土塊,愈洗愈混濁。比喻徒勞無功。後引申為談玄說妙,毫無助益。亦作「將泥洗塊」。


原文:《古尊宿語錄》卷六〈唐‧睦州道明禪師〉:「僧問:『佛法大意,請師舉唱。』師曰:『我者裡不曾泥裡洗土塊,你諸方作麼生道?』僧無語。」


南宋法應集,元代普會續集《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四〈宋‧西余淨端禪師〉:「七處徵心心不遂,懵懂阿難不瞥地。直饒徵得見無心,也是泥中洗土塊。」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掉到海裡。比喻一去不再回來。


原文:宋·釋道原撰《景德傳燈錄》卷八:「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泥多佛大
泥土愈多,佛像就塑得愈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進來的多,成就就大。


原文: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十五日已前,水漲船高;十五日已後,泥多佛大;正當十五日,東海鯉魚。」


泥船渡河
坐泥土做的船過河,比喻非常危險。


原文:《三慧經》:「人在世間,譬如乘泥船渡河。」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