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長照2.0 老有所終的大同世界 文/胡玉立、陳偉婷、黃齡儀 |2017.05.07 語音朗讀 28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老化人口速度愈來愈快,長期照護人力往往追趕不上需求。 圖/陳偉婷 完善照顧之家是以公寓的概念提供服務,此完善照顧之家共有兩層樓,28間公寓。 圖/黃齡儀 在安省,排隊等候入住長照機構的老年人人數眾多,等待數月甚至數年,是常見的事。口碑好的長照機構非常搶手,也隨時接受民眾入內參觀洽詢詳情。 圖/胡玉立 文/胡玉立、陳偉婷、黃齡儀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在民國八十二年一百四十九萬人,占總人口比率超過百分之七,正式踏入高齡化社會。到一○三年底,老年人口已達二百八十萬人。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將在一○七年超過百分之十四老年人口,進入高齡社會;而在民國一一四年,可能超過百分之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 九十七年推十年計畫 惟長照服務涵蓋率不足 因應高齡人口逐年成長,台灣在九十七年起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在一○二年正式通過長照服務網計畫,建立長照體系。不過,當時長照服務常因涵蓋率不足被嫌「不好用」。 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寶靜曾表示,檢討過去長照服務,因照顧時數不夠、城鄉服務差異過大、經費不足,政府能提供的服務制式,加上服務單位各自為政,讓照顧服務缺乏彈性。 總統蔡英文日前在一場照顧服務員的分享中也談到,曾到部落座談,部落的長者對她說「部落也要長照」,她有感部落已是團結性很強的單位,仍對長照殷殷期盼,顯見社會各個角落都有很大的長照需求。 新政府上任後加速長照服務,推出「長照2.0十年計畫」,目標要建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服務。特色以長照旗艦店、長照專賣店與長照柑仔店三級社區照顧模式,推動在地老化,並從一○五年十一月開始,在九縣市試辦。 長照2.0的服務範圍擴大,服務對象人數將從五十一點一萬增加到七十三點八萬,擴大納入四類服務對象,包括五十歲以上失智症患者、五十五到六十四歲失能平地原住民、四十九歲以下失能身心障礙者,及六十五歲以上僅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失能的衰弱老人。 新ABC級長照分級制 從臨托至到宅照護服務 新辦的長照分級模式,呂寶靜說,從旗艦店到柑仔店,從上而下分為A、B、C級,預計每一鄉鎮至少設立一個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每一個國中學區至少設置一處B級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每三個村里至少設置一處C級巷弄長照站,在未來三到四年內,分期完成A級四百六十九處、B級八百二十九處、C級二千五百二十九處設置。 A級旗艦店以醫院、日照中心等為主;B級專賣店以日間托老所、診所、物理治療所為主,提供日間托老、居家護理等服務;C級則是以社區關懷據點、村里辦公處等為主,站內需配置一名照服員,提供社區保健服務,甚至能臨時托顧輕度身心失能障礙者。 呂寶靜說,考慮過去長輩得「走出家門」才能獲得長照服務,但有的老人行動不方便,長照2.0規畫「長照交通巴士」,每天定時定點巡迴接送失智及失能老人。 舉例來說,住在公寓四樓的老太太需要口腔復健,卻因為跌斷腿無法下樓,交通巴士到她家接送,不僅能去口腔復健,也能到附近長照站參與老人共餐,並申請居家打掃等服務,「老太太不會因為跌斷腿,就讓生活變黑白。」 服務擴大,經費擴大,人力需求也大增,但照服員缺口仍有待補足。前衛福部長林奏延日前宣示,一定幫照服員加薪,希望吸引年輕人投入長照服務產業,且人力來源也希望多元,過去照服員多是二度就業婦女,未來也希望增加男性、新住民投入。 不過,林奏延也坦言,老化人口愈來愈多,加上少子化影響,照護人力永遠補不夠,衛福部也組成科技輔具小組,未來投入輔具研發,讓照護更有效率。 瑞典長照以人為本 寧孤獨也要保有尊嚴 瑞典人老年照護責任歸屬於「國家」,在這裡,很少看到「三代同堂」的景象,老人們也不願意搬去與子女同住,他們多半喜歡保持獨立和自主,就算傷病殘者需要幫助,多半也是依賴國家提供的照護服務,他們認為這是生命的尊嚴。 公寓式照顧 尊重個人隱私和尊嚴 瑞典的長期照顧沒有年齡的限制,實際申請通過與否須受政府評估。長照服務基本上有三種:(一)居家照顧。(二)服務之家。(三)完善照顧之家。居家照顧以總小時計價,就服務標準舉例來說,每月十一~二十五小時需付九百九十四元克朗(約新台幣三千五百元);每月二十六~四十小時需付出一千三百七十二克朗(約新台幣四千八百元)。四十~五十五小時收取一千五百五十八克朗(約新台幣五千四百五十元)。 政府訂有付費上限,超過五十六小時皆收取一千七百八十克朗(約新台幣六千二百元)。服務的內容包括:個人服務、打掃屋子、煮飯買菜、陪診等。 服務之家適合仍有中度自主能力的申請人入住;完善照顧之家適合需要二十四小時照顧的申請人入住。特別的是,兩者皆是讓他們以「公寓」的概念入住,提供私人廚房和浴廁。 這些公寓是申請人以租賃的方式入住,並非接受國家救濟或施捨的。服務之家約每月四千克朗(約新台幣一萬四千元);完善照顧之家空間較小,每月約五千~六千克朗(約新台幣一萬七千五百~二萬一千元)。入住服務之家需要居家照顧時,仍需以服務標準計價;入住完善照顧之家則不須額外支付。 入住這些公寓可以在這社區中享有集體但獨立的生活,公寓除了設有警鈴等安全設施外,並有完整配套,服務之家的照顧員並非二十四小時待命,但可以在短時間內到達;完善照顧之家隨時有照服員。兩者皆設有共同活動中心及餐廳。申請人可以到活動中心與其他人交流,也不須要自己料理三餐。 國家高成本投入 趨向公辦民營缺失浮現 瑞典長照的經費主要來自各地方政府的稅收。根據「國家健康與福利委員會」(Socialstyrelsen)最新的資料,上述三項長期照顧整體支出在二○一四年達一千零九十億克朗(約新台幣三千八百十五億元),占GDP比例約百分之二點八,是二○一五年度國防預算四百八十億的兩倍多,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如義大利長期照顧約占GDP的百分之 零點八,可說是投入相當高的成本。 至於整體使用率方面,八十歲以上使用居家照顧者占百分之二十三,使用服務之家和完善照顧之家者僅占百分之十三。國民不濫用國家提供的服務,大部分的瑞典老人仍希望保有獨立且有尊嚴的生活。 然而,由國家包辦長期照顧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二○一二年新法通過之前,因為空間與成本考量,申請人與其家屬無法同住。二○一二年後雖然申請人的家屬可與申請人同住,但仍有許多無法按照理想分配而造成的問題,且獲得公寓通常需要經過非常漫長的排隊等待時間。 二○一三年在北雪平市曾發生一對九十一歲、在一起生活了七十年的老夫婦,老太太獲准入住服務之家的單人套房,老先生申請後入住卻不能在同一間雙人套房。他們的孫女向媒體揭露這項事件,認為活生生拆散他的祖父母非常不人道。 此外,瑞典的長照亦有公辦民營的趨勢,資本主義將本求利的思維邏輯漸漸入侵長照以人為本的思考邏輯。二○一一年曾爆發「尿布醜聞」,在完善照顧之家的護士被要求在為病患換尿布時必須先秤重,尿布的重量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可以更換。左派政黨曾拋出是否禁止這些民營機構營利的法案討論,但至今尚未獲得共識。 加拿大安省老人 排隊等入住長照機構 比爾高齡九十歲的獨居母親艾琳,去年在家中浴室摔倒送醫。艾琳從此必須依賴旁人扶持才能下床,無法回家自理的她,不得不留在醫院裡,等待前往適合的老人護理之家。而這一等,就是九個月。 長照機構供給不足 老人須耐心等床位 在全民享受免費健保待遇的加拿大,類似的急性後期連續性照顧,比起台灣算是相當不錯的。像艾琳這樣,在醫院裡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並不罕見。 比爾的母親之後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委託的非營利機構「社區照顧管理中心」(Toronto Community Care Access Centre,CCAC)協助,安置到長期照護的老人護理之家。 艾琳的家人有權選擇五個長照機構,並排出入住的優先順位。但是,在把理想機構先後順位交給CCAC後,只能耐心等待CCAC通知,看看哪家先有空床,再決定願不願意入住。 由CCAC協助安置、提供全日護理服務的長照機構,必須自行負擔食宿費用。由於加拿大一般人在退休之後,除了可以按月領到過去工作期間政府強制要求儲蓄的退休金(CPP, Canada Pension Plan)之外,還有老人年金(Old Age Security, OAS)可領,基本生活大致上都過得去。 艾琳本身是退役軍人,有額外的津貼補助,所以每個月只需要再付幾百元加幣給老人護理之家,就可以住進單人房。但艾琳之前住在醫院時的鄰床病友,在醫院待了一年多,至今還在苦苦等待一個自己付得起的長照機構床位。 照護人力缺薪資低 長照制度仍待改善 而在長照機構床位普遍不足、排隊等候入住者眾的現況下,不久前,安省還傳出一家養老院護理人員維特勞佛,因涉嫌於二○○七年至二○一四年間,用藥物謀殺了任職的兩家老人護理之家,她負責照顧的八名老人,遭到逮捕並被起訴。 維特勞佛為什麼要謀殺這些老人家?原因還有待調查。但安省各地的老人護理之家因此備受關注。其中有報導指出,問題不是出在個人,而是「制度會殺人」。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去年底在一項報導中指出,安省的長照制度出現了危機;在老人護理機構工作的人士透露,老人院裡有不少病人受到虐待,或遭到忽略。 工會代表說,現行的安省長照制度被過度扭曲,護理之家的勞工薪資過低、員工人數不足、需要負責照顧的病人數卻愈來愈多,護理人員工作量過大,還有人身心壓力大到在停車場崩潰大哭,「絕大多數的長照工作者,不會想讓自己的親人被安置在他們工作的地方。」 今年十一月底,加拿大工會公開呼籲立法改善長照制度,安省新民主黨省議員吉利那斯也向省議會提出,要求立法明文規定「每位接受長期照護的老人,每天至少被照護達四個小時」。 安省註冊護理人員哈瑞西姆查克說,如果可以多花點時間在老人家身上,每天多個幾分鐘也好,情況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提供長期照護的員工本人或是老人家的親人,都會更加心安。」 根據統計,目前在安大略省,正等待被安置到長期護理機構的老人,約二萬四千人。眼看老年社會來臨,安省長期照護協會預估,等待的數字很快就會加倍。 經歷了母親在醫院等九個月的比爾,在懊惱之餘,笑稱對自己未來不太擔心,因為「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不過,他也說:「長照機構不足是事實,政府應該設法改善。」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七年二月號 http://www.cna.com.tw 前一篇文章 遲到王 時間觀學問大 遲到王寶座誰與爭鋒 下一篇文章 錢包革命 全民嗶經濟!無現金時代來了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9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10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傳統市場巡禮 品味城市脈動與文化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