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王 時間觀學問大 遲到王寶座誰與爭鋒 文/康世人、劉得倉、唐雅陵 |2017.04.30 語音朗讀 29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全球中央》雜誌 在曼谷遇到交通尖峰時間,重要路口的紅燈時間可能要等上七、八分鐘。圖/劉得倉 印度人愛悠哉地喝茶過日子,經常遲到是正常。圖/康世人 里約奧運開幕前,工程進度落後的情況,在全球媒體高度關注下曝光。圖/李宇政 文/康世人、劉得倉、唐雅陵 宅焉焉不是笑你宅 泰國人請大家慢慢來 一名剛到泰國工作的老外,在辦理簽證及工作證申請時,被告知兩周後取件,他等了一個月卻未收到許可,於是去電詢問,承辦人竟然有點生氣地說:「你不知道我有很多事要辦,批准後會通知」,又經過一個多月,在最後期限的前一天下午,他才收到許可函。 媽媽咪啊 這效率真讓人驚呆了 在泰國社會,「不能準時」被視為常態,因為生活中總是有所耽擱,遲到也是在所難免。泰國人的生性就是樂天隨性,他們認為「一切自有安排,不必急於一時」,有句經常說的泰語叫「宅焉焉」,意思就是「凡事慢慢來」。 不少外國人對泰國人辦事效率感到吃驚,即使官方舉辦活動也從未準時開始過。綜合泰國人不準時或爽約的原因,最普遍的說法是「交通壅塞」及「忘記了」,若探究其遲到或「NO SHOW」的原因,真如他們所言,就是「塞車」或「忘記與人有約」。 泰國人一般對時間觀念不強,「遲到是正常,準時才奇怪」,不論是老師上課或朋友相約,連旅遊都會遇到導遊遲到,初來泰國的人覺得不可思議,但生活一段時間也就習慣了;就是依雙方約定時間,再順延半小時至四十五分鐘,大概就是見面的時間。 另外,不論是裝修工程或新興房舍,完工一定會延遲,延誤多久則是看監工情況,就算是政府公共工程也一樣隨性的慢慢來。現場工人要求住在工地,工程就先搭工寮再來蓋房或整修;完工期限一到,去現場才會發現工程只進行一半。在台灣一項三個月工期的土木工程,換到泰國大約需要半年以上。 下雨天遲到天 曼谷上班族通勤苦 曼谷塞車舉世聞名,一名居住三十餘年的台商說,交通號誌雖然有電腦連線控制,不過,更多情況是「交通警察在路口崗亭內手動控制」,造成交通大亂,半小時路程得多花一至兩倍時間,若遇到雨季更是動彈不得。 前年六月清晨的一場豪大雨,讓許多曼谷上班族都哭了。居住在市郊的人原本就要換搭三種以上交通工具,偏偏這場豪雨造成嚴重的積水,不少人從早上六時出門,直到中午甚至午後才終於抵達辦公室,而一遇下雨,就有更多人選擇開車上班,路面積水加上混亂的交通號誌,下雨天成為曼谷人遲到的最好理由。 泰國人對遲到的解釋是,「因為天氣炎熱,養成事事慢慢來的習慣」,台商初到泰國,對「工人的手腳不夠俐落」一事頗有微詞,但他們實在沒有辦法快,因為只要一快就會出錯。 好比到餐廳用餐,用餐結束後要結帳,大約要十分鐘後店員才會送來帳單,如果遇到客人臨時要加菜或加點飲料,重新結帳又要再算上個老半天,還可能出現計算錯誤的情況。因此在付帳前,大家會先仔細看清帳單,確認內容是否和實際相符、金額有無錯誤。 在「佛祖自有安排」的信仰下,泰國人樂觀知命,因而普遍缺乏時間觀念,尤其在鄉下地區更是明顯,加上天氣炎熱,動作都會比較緩慢一些,就算是都會區,也會因為交通問題有所擔擱。不準時真的都是常態,要習慣泰國的步調,慢慢來就對了。 對方遲到算你好運 「不到」才是印度的日常 在印度生活的外國人,總是在聚會時聊到自己被印度人放鴿子的經驗,如果一個印度人跟你約好時間,「遲到兩個小時」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今天有出現」的話,你也應該向濕婆神表達感謝之意,結果「整天都沒出現」的話,只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國際通則不管用 全球排名前十大紡織機零件商在印度擔任業務代表的艾力克斯,在新德里預計只停留三天,他約好與當地代理商見面後一起拜訪客戶。按照國際商場上「時間就是金錢」的通則,艾力克斯提早到經銷商的辦公室等候,結果對方不見蹤影。 「先生,我快到了,沒問題,你再等十五分鐘就好。」經銷商在電話中這樣跟艾力克斯說。兩小時後仍不見蹤影,「我被上個會議耽擱了,只要再等一個小時,別擔心,我一定到!」對方又這樣說。 最終,經銷商整天都沒出現,還說沒出現是因為「塞車」、「一群牛擋住整條路」、「臨時接到另一個生意先談了一下」,說完後還很有誠意地跟艾力克斯改約隔日碰面的時間。艾力克斯又等了一整天。 當艾力克斯告訴這位經銷商,他第三天傍晚要搭機飛往另一個城市時,經銷商才帶有歉意地說,隔天會開車來載艾力克斯,車上能談事情還可以一同拜訪客戶,絕不會讓艾力克斯空手而回。第三天經銷商雖然遲到,但至少人來了。只是,當兩人一起去拜會印度客戶時,卻換成印度客戶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找技工修水管、馬桶或是抽水馬達等日常生活上。為了等工人到家中解決迫切問題,外國人常常必須取消一些外出行程,在家中枯等三、四天。但是,只有剛來印度不久的人才會問「早點出現把事情做完,不就可以拿到酬勞了嗎?為何等你威脅要換人時才會出現?」。 你好奇「在印度設分公司、管理員工呢?」總不能也讓員工經常遲到吧?一位在印度擔任主管已六年的台商苦笑說,他只能把上班時間延後一個小時,讓員工晚一小時下班。如果員工還是遲到一定按規定處罰,嚴重者開除,才能建立管理紀律。 官員下午才開始幹活 別以為嚴重遲到只出現在私營領域,與官方打交道也有類似的事,而且愈大的官愈愛遲到。許多派駐印度的外國人都有經驗,一場大型國際研討會,往往要花一、二個小時等待重要官員出現,甚至重新安排時間,都是稀鬆平常的事。 雖不是每個部門都這樣,但外國人對官方洽公時常遇到:上午十時三十分後才有人接電話,上午過十一時能決策的官員才會出現。進辦公室第一件事是喝奶茶和看報,到十一時三十分是午餐時間,休息到下午約三時再進辦公室,喝奶茶吃點心、聊聊天後開始辦公。 談到印度人的時間觀念,在外商服務超過十五年的印度籍高階主管桑傑對不守時現象有些不好意思。桑傑說,印度教徒相信人是不斷輪迴的,透過輪迴的歷程接受上天考驗,把人生功課一一做完。 「所以,」桑傑微笑著說,「既然還有好多輩子可以繼續,幹嘛急著在這一世把所有功課做完,慢慢品嘗人生就好。」幾小時、幾天,在輪迴中只是滄海一粟,不必太在意。 這樣頗富哲理的時間觀雖然值得崇敬,但回到現實,當你和印度人約時間時,記得弄清楚是以「印度時間」還是國際標準時間來約。按照印度時間,肯定要有「慢慢等」的心理準備,要融入印度人的生活哲學,才能心平氣和地過日子、討生活。 「拜託 誰沒有遲到過」別期待巴西人守時 巴西人在世界各地都被公認為活潑開朗,有創意,且有能力對各種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但很不幸的,巴西人同時也被視為最不守時,而這個壞名聲並非空穴來風,甚至可用歷史與文化問題來解釋:巴西人真的沒有遵守時間的觀念與習慣。 遲到再正常不過 理由還很多 一個常見的情況是,結婚請帖上寫著婚禮定為晚上七點,但多數人卻抱著八點才會舉行的心態出席,且動不動就反問其他人:「誰沒有在重要場合遲到過十分鐘,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假如誰從沒有遲到過,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人。」 巴西人可以為不守時提出千百種理由,就連工作上班也經常遲到,讓上司老闆在會議室等人,然後將罪魁禍首丟給「塞車」,卻沒有想過,只要提前出門,就可以準時抵達。假如延誤顧客的計畫,巴西人馬上會施展一些「小伎倆」延後交計畫,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推遲到最後期限,不只影響聲譽,有時連帶使國家形象受損。 二○一四年巴西舉行世界盃足球賽,但開幕前,幾乎沒有一座比賽場地修建完工。當時的巴西體育部長瑞貝洛(Aldo Rebelo)曾避重就輕,辯稱「巴西有自己的一套組織方法,時間到了自然就會交出成績。」但實際上,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又閉幕,時至今日仍有足球場未完工,甚至遭閒置。 兩年後里約奧運,開幕前相關建設工程進度落後的情況:選手村工程延宕、工地外圍堆著建材、搭建中的臨時場館以及無法按照原計畫通車的地鐵線,同樣在全球媒體高度關注下曝光,讓國際奧會都忍不住說,「這是我們經歷過最艱困的一次奧運」 。 誠然,約定時限只是制定一個時間界線,一旦有需要,可做出彈性調整,但不守時的態度與行為,無論對個人還是團體都會帶來負面反應。 對不守時的寬容 一代傳一代 佛羅比尼亞斯研究所(Frobenius)人類學家柯爾(Karl-Heinz Kohl)指出,不同社會如何詮釋時間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從事狩獵與灌溉農業生產的民族,與卓別林的默片《摩登時代》中揭示的工業社會,彼此擁有不同的時間觀念,而生活在工業社會中的人們在外人眼中都是時間的奴隸,永遠在緊張地看錶。」 也因此,柯爾認為,可以在生活相距遙遠、且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民族之間,找到類似的時間觀;而生活相近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時間概念。 心理學家萊文(Robert Levine)指出,巴西是全世界最不守時的國家之一,且對不守時的行為非常寬容,這樣的寬容甚至是一代傳給一代。所以在巴西,宴會主人或活動主辦方將節目延後開始等遲到的來賓,是非常普遍發生的情況。遲到者不只不會遭人白眼,還總是占盡好處;準時者反而因早到而被罰站(坐)。 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高度重視「時間就是金錢」的同時,巴西認為社會關係比守時和金錢本身更重要。最新研究指出,「原諒他人遲到」這個作法,已根植於巴西民族文化,巴西人寧願忽視對方遲到,也不願因此失去友誼。或許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當巴西人比約定時間晚十五分鐘抵達會議或任何其他活動,會覺得無傷大雅。 雖然如此,全球化畢竟已經令世界各地不同社會產生根本性的改變。萊文指出,無論巴西人的民族性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裡,最理想的是改變和脫離所有巴西人都喜歡將一切拖到最後一刻,且永遠都是遲到者的刻板印象,畢竟「守時是考慮和尊重他人,無論是配偶、朋友、同事甚至客戶。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獲得他人的尊重。」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七年四月號 http://www.cna.com.tw 前一篇文章 看世界 漫步大道 尋一抹城市風景(下) 下一篇文章 解構長照2.0 老有所終的大同世界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9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10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傳統市場巡禮 品味城市脈動與文化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