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與佛有約 文與圖/連珍瑩 |2017.04.30 語音朗讀 19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我的爺爺與佛有約 連家全家福。 爺爺連水生之作品於日本參展後得賞狀。 《佛遺教經》中云:「知足之人,雖臥在地上,尤為安樂。」我想爺爺此生到此刻的詳和容顏,猶如這句話所呈現。 我的爺爺連水生民國十五年於江西省寧都縣出生,民國三十五年從寧都師範學校畢業,由於時局,在民國三十七年投筆從戎,參與國軍,肩負時代責任,離鄉背井來到台灣,記得聽他老人家說過,在青島的碼頭,上了船,就是他的一生,歷經了戰亂生離死別的年代,到了台灣派任餉潭國小教書,教職生涯四十餘年,爺爺退休後的生活以揮毫書法、國畫陶冶身心。小時候,常與爺爺沉浸在書畫的世界,看著串起古今中外的書法字體,氣勢磅礡的山水國畫,耳邊伴著的是爺爺教導的唐詩三百首,耳濡目染下,促使我喜歡上文化藝術,長大後,因緣際會,在奶奶往生時開始與佛光山結緣,爾後我在佛光山服務了一段時間,更有緣分接觸星雲大師的法語,大師所說的每一句法語,讓我更加了解佛陀所提倡之教法。 在爺爺九十大壽之際,出版了《連水生書畫選集》,整理爺爺字畫籌畫出版的這段時間,偶然發覺幾篇爺爺所書寫的〈星雲法語〉,才知道原來爺爺一直以星雲大師法語為座右銘,就如星雲大師所說:「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爺爺都默默的遵循著大師所說的養生之道,長壽至今,享壽九十三歲。爺爺平時處世圓融,為人謙恭有禮,而且身體力行的開支節儉從不任意浪費,生活踏實不空蕩虛浮,凡事善心不孳生歹意。故造就了他一生的美譽,也給了我們最好的榜樣! 爺爺習寫星雲大師所作之〈十修歌〉,更是串起了爺爺這一生的作為,做人總是「不計較、不比較,待人處事有禮貌,見到左右鄰居,臉上掛滿笑容打招呼,是村子裡大家所尊敬的『連老師』,甚至教導我們吃虧不要緊,待人要厚道,心內要清淨無煩惱,見到人們口中多說好話,此外,爺爺所交之好友皆是君子。」 因爺爺已高齡九十餘歲,器官均已退化,最後在醫院安詳無痛苦的離世,將爺爺從醫院接回來的幾天後,頭七正逢清明節,我們參加了佛光山潮州講堂的「焰口法會」,將誦經功德迴向給爺爺後,發現爺爺的面容變得更為莊嚴,面色紅潤猶如生前一般,看到如此莊嚴之相貌,讓我心中甚感欣慰。在我們的佛號圍繞下,爺爺人生功課已圓滿,此後我們必將爺爺處世之精神,銘記在心永世傳承。 記得,經典上讀過,佛陀在面對生死時,告知弟子不要傷心,有了生就會有死,這是世間的真理,天地萬物都是如此,有了死也會有生,好比一根木柴燒完了,但延續生命的火種仍然存在,仍能為人間照破黑暗長夜,所以死亡並不代表滅亡,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生命的種子種下,會開花結果,歷經生命的循環,使希望無限,生命依然延續,遍地開花、結果。祈願,我們與佛光山的緣分,也能永續留長。 佛教說,生命是不死的,而是一段一段的旅程,這一期生命的圓滿,其實就像移民、像換一件衣服,還要繼續下一段旅程的開始。最終,在爺爺人生最後一哩路,願成佛道,隨著阿彌陀佛的腳步至佛國淨土修行,祝福我的爺爺成佛之路旅途愉快! 前一篇文章 【生死自在】 佛法與生死疑難FAQ(四) 下一篇文章 來去是必然,勿喜勿憂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三)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二)小小幸福再多等一些時間記憶的絲找回自己